#争做合格答卷人#【监测一线|为了这一片碧蓝】

来源:山东环境

2019-01-04 10:07

发表于山东

环境监测人员准备出海执行任务


 “大海啊,故乡!是我生长的地方,为了你的生态更加美好,我愿出海历经风浪……”这不是小时候那首熟悉的歌谣,而是青岛环境监测人的心声和写照。驻在海边,守护大海,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发自肺腑的情怀。

        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兼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黄海近岸海域环境监测分站职能。每年三期出海监测任务,监测人扛在肩,勇担当。2017年第二期监测,52个监测点位、40个监测项目,青岛、东营、滨州、潍坊等全省7个地市的近岸海域范围,适值风季,天气多变,给出海监测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监测采样计划或因船舶无法出海而推迟,或因海上风浪过大半途而止。8月4日至20日,现场采样、实验分析和质量控制共计19名监测人员,在站领导的率领下,兵分三路,乘“向阳红81”监测船、“创新一”监测船和微型摩托艇,向着目标海域监测点位进发。

        为了在最短时间内采集到有效样品,凌晨5点前,晨曦微起,东方刚露一线鱼肚白,监测人员即解缆启航;傍晚6点后,在落日的余晖里,船舶映着红霞,才徐徐驶入锚地停泊。夜色里,月明星稀,浪花点点,偶有鱼跃,劳作了一天的监测人,顾不上欣赏这海天一色的景致,而是伴着机舱轰鸣,船体摇荡,实验人员将继续在闷热的船舱里,确保在样品有效时间内协作完成当天的现场监测分析,直至深夜,才可以卧床放松一下疲惫的身躯。

       要说在陆上,河流、水库、生物和沉积物现场采样,对监测人来说都是寻常工作,甚至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但到了海上,就不是轻轻松松可以搞定的事儿了,因为他们只是专业的监测员,而不是专业的航海员。环境监测是个技术活,更是个细活儿,需要稳稳妥妥,精细入微。海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个很大的困扰,在船体晃动中,灌瓶、抽滤、滴定都不再是简单的操作,伴随的晕船反应更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体验。记得岚山—青岛航段,6个多小时的航程,海上突起8级阵风,“老采水人”副站长崔文连吐了,采样人员曲伟、宋晨光、实验人员石仁德、质控员张晓丹接连吐了…船上其他6名同志也是脸色煞白、摇摇晃晃;就算海况较好的时候,海上连续作业长达5个日夜,有的同志貌似在船上没什么不适,可回到岸上却一直感到大地在晃动,这也是人体应激性造成的晕陆症状;还有航行中的风雨交加,养殖区的绳网羁绊,都是监测人随时都会遇到的。

        但阻碍再多,却没有一个人退缩,晕吐后监测人继续破浪前行;困难再大,也没有一个人退后,克服后监测人依旧坚守各自岗位。他们的信念只有一个,为了这一片碧蓝,再大的风雨也要去战斗!因为这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因为这项工作很有意义,因为我们是环境监测人。


(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张韬供稿)


来源:山东环境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阅读量:15.9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