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凭什么拿到中国新闻奖?《百亿大和解》主创这么说……

来源:齐鲁网

2021-11-07 19:51

发表于山东

凭什么拿到中国新闻奖?

小编采访主创(二)

获奖作品:电视新闻专题《百亿大和解》

在11月7日公布的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获奖名单中,山东广播电视台《百亿大和解》荣获电视新闻专题一等奖。这个作品是由舆论监督部和融媒体资讯中心的记者们联袂完成的。在《问政山东》栏目组的隔壁——《今日聚焦》办公室,小编找到了《今日聚焦》的制片人王兴涛,他是《百亿大和解》的主创之一,也是一名从业多年的调查记者。那这个电视新闻专题一等奖是怎么打磨成精品的呢?来听他叨叨几句。

小编:您好,首先恭喜你们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咱们聊正题。今年的中国新闻奖评选,电视专题、系列报道放在一个参赛单元。《百亿大和解》能从众多优秀节目中突出重围,您觉得主要靠什么?

主创:《百亿大和解》是个财经类专题节目,能给个一等奖,首先感谢评委们的厚爱。从节目本身来说,我觉得首先是因为这个选题有重要意义,触及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焦点,反映了山东省委省政府有力落实中央决策,化解防范风险的有效作为。选取西王这个案例也具有典型性。

小编:对电视新闻专题来讲,选典型的确很重要。你们为什么关注到了西王?

主创:西王是山东一个有名的企业,发生债券违约事件社会关注度很高,其巨额债务的依法化解,意义也不一般。西王债券和解案是目前国内涉及资产及债务规模最大的和解方案,也是国内首例依托司法和解程序集中化解违约债券风险的案例,对国内司法和解程序的广泛适用,以及进一步完善违约债券的市场化风险处置机制,都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性。我们主创团队的几个成员在一起研判,假如能够深入挖掘西王集团凤凰涅槃的曲折经历,会给各地处理类似问题带来许多有益的启发。

小编:财经类选题不好做,往往做不深、做不透、做不活。你原来擅长社会类调查,这次跑到财经口做调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主创:确实是个挑战。一时摸不着门路,我们就下笨功夫。我们从开始进入调查到节目完成,时间跨度1年多,白天拍了,晚上拍,你们睡觉我加班,素材库超过1000G。

小编:1000G!怎么这么多素材?

主创:所谓记者就是你要永远记着。从2019年10月目标确立后,我们就一直跟拍记录,见证、记录了西王集团从濒临破产到涅槃重生迎来新希望的全过程。

小编:积累丰富的素材是节目成功的基础,但做成一个新闻专题,既要专业又要让观众看懂。你们是怎么做的?

主创:为了让这一财经类新闻专题在不失专业的基础上更加被受众接受,我们定下了4个原则:关键的采访对象、跌宕的情节、极致的细节、少用专业术语,最终的目的是讲好故事。

小编:说到采访对象,当时你们是如何选定节目中出现的这些人物的呢?

主创:新闻的核心是人,矛盾冲突的核心是人,破解西王债务危机靠得还是人。所以这篇报道一开始就把西王的命运和一个个人物的命运紧密结合。有一手缔造西王集团的王勇、危难之际子承父业的王棣、临危受命到邹平任职的市长胡云江以及金杜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等。他们各自在擅长的领域出谋划策,群策群力帮西王集团化解危机。在节目中也推动故事情节不断向前发展。

小编:我看节目中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很接地气。你们是如何刻画的?

主创:靠生动感人的情节、靠引起共鸣的极致细节。比如节目中的胡云江市长,到邹平之前是滨州财金集团董事长,原来都是别人求着他从他口袋借钱。而到邹平后,为了给西王集团化解危机,他要向别人去借钱。角色转变之初,让他压力倍增,常常深夜无眠,有时还会自己关起门来偷偷抹眼泪。这个细节的刻画,就让他一下有了烟火气。

小编:庭审结束西王危机化解后,他在庭审现场长长舒了一口气,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主创:当时我们的镜头始终对准着他,注意捕捉他的表情。在节目中,我们放大了这个细节,连续用了三个特写镜头重点展示他的神态,展示了胡云江激动的心灵世界。从11月4日上任到3月31日和解协议通过,高度紧张了147天。这个镜头反映出,这个市长太不容易了。

小编:新闻靠细节组成,好细节就构成好故事。

主创:你总结的对,好的新闻专题必须以真实的事例讲好故事。我的心得体会是,新闻专题要故事化,故事要情节化,情节要细节化,这样的专题才能吸引人、打动人。

小编:有了这次经验,接下来,你是不是对做好财经类调查报道更有信心了?

主创:经济工作是党的中心工作,新闻记者也要成为经济报道的行家里手。有的“自媒体”账号常常歪曲解读经济政策、唱衰唱空国家和地方经济。作为主流媒体的记者,我们应该加强专业性,以深度准确的经济观察回应社会关切,不能把这块拱手让给小道消息。

小编:祝您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闪电新闻记者 宋小龙 王兴涛  报道

来源:齐鲁网

财看闪电

阅读量:35.0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366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