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1日讯 德州市用信息化手段聚焦困难群众就业,建立了“大数据+铁脚板”相结合的主动发现机制,推广“互助公岗”模式。
王春梅是德州市德城区二屯镇杨庄村村民,几年前丈夫因意外去世,两个孩子都在上学,父亲患有脑出血生活不能自理。
“我们常态化从大救助系统平台筛查困难指数在前10%的困难人员的预警信息,去年6月份,我们通过筛查发现王春梅可能符合民政互助公岗的条件,于是我们就立即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入户走访,核实以后发现她确实符合我们的基本条件,而且本人也确实有意愿上岗,于是我们按照互助公岗的上岗程序进行培训上岗。”德州市德城区二屯镇人大副主席刘倩说。
“互助公岗”针对有劳动愿望但就业能力较弱的困难人员专门设立养老、托幼、助医、助残等互助公益岗位,为老弱病残幼、孤寡独居等特困群体提供生活照料、康养护理等有偿服务,实现以弱济困。
“感觉公益岗挺好的,也挺适合我的,因为家里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出不去门。在村里对老人有所帮助,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每个月还有四百多块钱的收入。”德州市德城区二屯镇杨庄村村民王春梅说。
闪电新闻记者 刘佳 德州台 张乐 报道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