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0日讯 (山东乡村广播)“招远有‘中国红富士苹果之乡’的美誉,我们招远的苹果个大味甜,现在有了省农科院的绿色生防技术,我们的产品更加的绿色生态。”“齐山蜜薯香气十足、甜糯流油,这样好的产品离不开农科院好的品种。”“这是用‘济麦23’做的,我们的胶东大饽饽更美味了……”山东省农科院乡村振兴科技合伙人的加盟,招远市新农人对自己的农特产信心十足。
6月16日,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主办,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与推广处、“三个突破”招远指挥部、山东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承办的“农科牵手乡村 科技引领振兴——专家代言优质农产品招远专场”在招远举行。活动现场,山东省农科院10多位科技专家变身科普达人,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向网友推介山东省农科院“三个突破”科技成果,推荐招远优质农副产品。活动围绕乡村振兴主题,聚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采用线上直播与线下对接相结合的形式,现场推介招远10多个系列优质农副产品。活动直播两小时吸引23.90万人次在线观看。
活动现场,山东省农科院“三个突破”招远指挥部指挥长王祥峰、招远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治峰、烟台钟离湖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作秉一起为京东“中国特产·招远农特产馆”开馆。活动中上架产品销售一空,实现销售额10多万。随着活动的深入推进,招远市越来越多蕴含着山东省农科院科技含量的产品将陆续上架。
山东省农科院“三个突破”招远指挥部被授予“好品山东▪乡村名品”网红带货培训孵化基地牌匾
2020年以来,山东省农科院启动实施“三个突破”战略,在鲁东选择招远市合力打造乡村振兴科技引领型齐鲁样板。三年来共派出三批次共180名专家到招远乡村振兴一线挂职。一方面致力于科技创新,努力解决农业生产的“卡脖子”技术难题,落地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139项,累计推广160余万亩。另一方面致力于模式创新,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科技合伙人模式以及10种单体表现形式,通过多元合伙,把以前的科技下乡服务变成了专家与新农人在乡“双创”,把以前的科研单位“独唱”变成了政产学研金服用多主体“大合唱”。
截至目前,省农科院挂职专家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地方主管部门开展不同层面合伙共建,在招远成功创建了10个“专家+农民”利益共同体、3个“企业出题、专家解题”的科企创新联合体、23个科教兴村示范点,合作共建了1处省农科院招远科技示范园。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设立粉丝、小麦、玉米、花生、苹果、甘薯、葡萄、家禽、蚕桑等9大产业链。创新实践“链长”专家加“链主”企业的多链融合型链长制模式,将科研实验田、技术示范田、生产样板田统筹布设的“三田合一”模式,将公益性技术服务与定制委托服务相结合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这些源自基层“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新模式,让科研更“接地气”。
山东省农科院葡萄研究院所长样板工程执行专家李志宇博士、大户酒庄经理姚云平推介钟离湖系列葡萄酒
2017年,招远市大户陈家村重点发展葡萄特色产业,种植了阳光玫瑰、夏黑、瑞都红玉等鲜食品种以及酿酒品种。虽然有了好的品种,但缺乏配套技术,卡住了葡萄产业做大做强的“脖子”。2021年,山东省葡萄研究院前往招远组建葡萄产业链,为招远葡萄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全链条科技支撑与服务,开发出干红、干白、葡萄蒸馏酒、微起泡酒等系列新产品。果农和合作社增加了收入,游客也纷至沓来,逛庄园、看风景、品美酒。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挂职阜山镇第一镇长高瑞博士、大户庄园宣传部部长王招玲推介烟台苹果
招远市地处胶东半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享有“中国红富士苹果之乡”的美誉。苹果种植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活水平和集体财政收入。自2020年6月以来,山东省农科院“三个突破”挂职团队创新实践了“专家+农民”利益共同体、农科专家工作室、科教兴村等多种科技服务模式,探索打造出了招远苹果产业乡村振兴科技引领型样板模式,进一步巩固了苹果产业在招远市农业经济中的优势主导地位。
山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挂职招远市健生苑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科技副总田丽丽博士、招远市健生苑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桂萍推介招远有机绿茶、红茶
招远有机茶,主产区位于招远市经济开发区温泉街道办事处,位于北纬37°33′。北依罗山山脉,毗邻官山和罗山生态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园区持续13年没有打过除草剂,生物多样性丰富,有萤火虫的环境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有机茶。近年来,招远市已经把茶叶列为地方名品。招远市健生苑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先后荣获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招远茶产业振兴双创基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科专家工作室等称号,生产的“金都”牌红茶荣获2014年、2017年度烟台市名优茶评比红茶一等奖,生产的红茶、绿茶均于2018年获得山东农业农村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021年获得国家有机茶认证及“金都瑞魁”商标。
山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挂职烟台九顶原乡医养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科技副总、副研究员施新琴与烟台九顶原乡医养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栾惠忠推介九顶原乡药食两用桑系列产品
山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选派蚕桑功能物质创新团队整建制植入招远的农业企业,开展高生物碱含量的专用桑品种及降血糖系列功能产品研发。目前,落地了桑叶粉着眼深加工开展功能物质提取。 山东省农科院家禽研究所挂职辛庄镇第一镇长孙凯、悦玺堂(山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明伟推介贝壳蛋及渔牧循环技术模式
招远市辛庄镇西北村地处沿海,扇贝养殖业发达,扇贝壳作为养殖废弃物,难以有效利用。但是贝壳含有大量的钙、磷,还含有镁、铁、钾、锌、硒等30 种矿物元素。能否可通过工艺革新,提高其营养利用率,将贝壳这一渔业废弃物开发成一种功能性地缘性饲料?经过山东省农科院专家几个月的科研攻关,将处理过的贝壳粉混合物作为饲料添加剂。目前,产出的贝壳保健蛋已经初见成效,有机钙含量远高于常规鸡蛋。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挂职招远花生产业链提质增效示范所长样板工程专家秦斐斐博士、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挂职毕郭镇第一镇长石程仁、招远市金城花生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青推介欧果系列花生制品
为积极推动花生全产业链关键技术落地,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山东省农科院专家挂职招远市金城花生有限公司科技副总,将研发的花生黄曲霉毒素绿色防控技术、花生红衣原花青素提取技术、花生蛋白精深加工等技术在公司进行探索应用,收到显著的效果。这些技术极大地激发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潜力。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挂职齐山镇第一镇长吴菊香、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所长样板工程执行专家于静博士、齐山镇蜜薯办主任李欣柳推介齐山蜜薯产品及轮作技术
“三个突破”工作实施以来,山东省农科院甘薯产业链与烟台市农科院在招远市齐山镇大力推广鲜食型甘薯新品种,打造了“齐山蜜薯”的鲜食甘薯品牌。2021年11月,“齐山蜜薯”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2年5月,“齐山蜜薯”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为克服连作障碍,山东省农科院专家探索出“高油酸花生-优质小麦-鲜食甘薯”两年三作绿色高效种植技术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鲜食甘薯、小麦和高油酸花生三丰收,大幅提高农户种植收益,实现招远地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所长样板工程执行专家郭军博士、招远穗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瑞山推介穗丰系列产品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在招远市建立招远小麦试验示范基地。基地每年从省内外引种高产、优质、抗旱、特用等各种类型小麦新品种30多个,通过组织现场观摩会、新品种推介会、高产示范等筛选确立适宜当地推广应用的小麦品种。目前,筛选出的“济麦23”和“济麦44”已成为招远市主导品种。济麦系列品种已达到招远小麦的50%,助力当地小麦良种覆盖率超过99%。 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挂职招远穗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科技副总薛艳芳博士、招远穗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杨瑞山推介鲁单玉米良种
山东省农科院玉米所与招远穗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机构合伙共建,在招远创新实践“三田合一”模式,即将科研试验田、技术示范田与生产样板田集中布设,全过程提供品种支撑和技术服务,形成一体化科企政产用成果创新推广机制。在2021年和2022年气候不利的情况下,在穗丰合作社“三田合一”模式地块,经农业农村部专家组测产验收,高产攻关田“鲁单510”平均亩产连续2年超过900公斤。鲁单系列品种在招远屡创高产,带动了当地玉米品种更新换代。
责任编辑:张晓东、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