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21日讯 (山东经济广播记者顾震宇)
前不久,山东省2023年“质量月”启动仪式在淄博举行。现场发布了第二批“好品山东”品牌遴选名单,共计105个品牌。其中,制造业企业(产品)品牌84个,农业企业(产品)品牌4个,服务业企业品牌11个,区域品牌2个,地理标志品牌4个,今天要讲述的主角——黄河口大米位列其中!盐碱地上结出的黄河口大米,如何克服种种不利因素,成长为如今的山东地标名品呢?点击下方音频,开启今天的地理标志寻宝之旅吧!
黄河三角洲位于北纬37度,是农作物生长的黄金地带。由于黄河入海口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原生态环境,黄河口大米营养成分高、色香味美,具有“一家煮饭十家香”的美称。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河断流,黄河口大米的面积锐减到只有四五万亩。
近年来,东营市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了推进水稻产业发展的意见,实施了“渤海粮仓”等科技示范工程,大力优化品种,加快水稻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大力深化加工、打造品牌,加快扶持现代化水稻产业体系建设。目前,东营市引进、培育了适应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早、中、晚熟粳米等10个品种,探索形成了稻鸭、稻蟹、稻虾混合生态生产模式,打造出了生态米、水晶米、黄河香米、金粳贡米、粥米等系列产品。同时,东营市着眼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黄河口地区围绕以水定产、以水量产做文章,培育了一批抗盐碱性能强、用水少、产量高的水稻品种,生产出了广受欢迎的绿色稻米。
以东营市垦利区为例,目前其水稻的常年种植面积15万亩以上。为提高水稻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垦利区不断推进水稻生产产业化进程,大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创建工程,黄河口大米知名度和效益明显提高。为了打响黄河口大米这个品牌,该区已注册了“水城米仓”、“民丰社”等黄河口大米商标4个。其中东营市一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水城米仓”大米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民丰社”大米通过绿色食品认定,垦利区水稻生产实现了基地+组织+企业+农户的产业化发展经营格局。
目前,国内大米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为134个,尤以黑龙江为最,有著名地标大米品牌20个,但并未一家独大。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下,全国各地大米,谁能率先做出自己的品牌优势,谁才能获得商业的成功;谁能率先跳出同质化竞争的红海,谁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新势力。
近年来东营市依托黄河入海口独特的资源,打造了这篇黄河口大米、大闸蟹、滩羊、海参、莲藕等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影响力的优势产业;建立了以“黄河口农品”整体品牌为引领,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农产品母子品牌矩阵,大闸蟹、滩羊、大米等“黄河口农品、盐碱地特产”成为东营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