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应用赋能千行百业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30日讯 说到北斗卫星,可能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导航定位,其实它早已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2023年12月27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山东省北斗综合应用示范项目,顺利通过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验收,并超额完成北斗终端应用推广任务。那么北斗到底是如何服务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赋能千家万户、千行百业?

  

时间,无处不在,却又摸不着、离不开。眼下,正值春运高峰期。据交通运输部最新预测,2024年春运期间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惊人的90亿人次。但稍加留意您就会注意到,无论是机场还是火车站,在统一的时间指引下,旅客排队、检票、进站,一切都井然有序。其实在这背后,隐藏着一位“时间管理大师”——北斗时间同步系统。

烟台持久钟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葛国忠介绍,“授时系统主要是为工程技术、国家重大系统和基础研究领域的智能化、自动化系统提供精准、同步的授时服务。比如在机场、地铁、高铁、核电、生物医疗等领域,如果时间不同步、不精确,或者发出了错误的时间指令,那将造成运营紊乱或者重大的安全事故。”

北斗时间同步系统能使网络内的所有时钟对准并同步,通俗来讲就是“对表”。

“目前我们在授时领域,授时的精度可以达到纳秒量级。1纳秒有多快?是10的负9次方秒,也就是说光在真空中每秒的运行距离是30万公里,1纳秒的运行距离就是30公分。我们钟联网时间服务平台,它的本地时标已远程溯源到了中国计量科学院保持的中国标准时间,时间精度偏差优于5纳秒。”烟台持久钟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葛国忠表示。

让一块表计时准确不难,但如果让不同环境、不同地域、成百上千个时钟时间保持完全一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时间同步系统是如何让这些时间终端设备做到精准统一、分毫不差的呢?

烟台持久钟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旭强表示:“首先通过软硬件设计,在主时钟内部得到一个本地的时间,然后接收北斗卫星信号,通过北斗的时间对它进行校准,得到一个本地的时间基准,通过协议的变换,变成各种时间同步信号,通过扩展钟对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自动化设备、智能化系统提供标准时间服务。”

烟台持久钟表承担了央地共建——山东省北斗综合应用示范——北斗防欺骗授时钟联网应用项目,在全国40多个北斗应用示范项目中,是唯一一个聚焦北斗防欺骗授时领域的应用示范。

烟台持久钟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旭强说:“我们其实是处在北斗卫星授时产业链的中游,首创的钟联网时间服务平台,可以提升中游的北斗授时服务能力,研发的北三接收机、北斗防欺骗接收机,可以推动上游北斗授时模组等技术的升级,通过北斗时间同步系统,也为下游的用时单位提供更多的应用和市场机会。”

精准、同步、安全,让持久钟表连续29年保持全国销量第一,全国综合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其中机场达90%以上、高铁达85%以上、地铁达80%以上、核电达90%以上,时间同步系统也已通过泰山品质认定,《泰山品质 时间同步系统团体标准》已由山东省认证认可协会发布实施。

烟台持久钟表集团董事长朱长红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创新力度,致力于为数字经济时代全行业提供时间频率基准,为保障国家命脉领域时间安全,贡献持久的力量。”

截至目前,北斗防欺骗授时钟联网应用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应用推广北斗授时终端2020台(套),为下游众多关乎国计民生的用时单位提供安全有序运行的关键支撑。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电子信息产业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周琰表示:“山东省北斗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坚持以应用促发展,推动北斗系统与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海洋等领域充分融合,是我省在空天信息领域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

突破北斗系统组网初期市场应用瓶颈,加快在民用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北斗终端,实现导航领域自主可控。

不久前,位于东营的一家物流企业刚为公司旗下500多辆危化品运输车辆安装新款北斗三智能车载终端,并全部接入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山东分中心。

危化品运输车辆驾驶员李庆宾告诉记者:“车道偏移它及时报警,提醒你及时把车恢复到正常行车车道,偏移10公分就提醒,灵敏度很高。”

通过人脸识别,北斗三智能车载终端与信息平台进行互动,除了传统的定位导航之外,还能对驾驶员抽烟、超速、接打电话、疲劳驾驶、车道偏移等行为、状态进行风险智能研判,自动语音预警。

山东金浩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东伟说:“以前做不到,以前因为车辆定位和视频监控是分开的,车辆定位只能看到车在哪里,视频监控预警就需要再登录视频监控的平台,它们之间的数据也不共享,这个数据都是一起的,一天可能几千条,需要人员一个一个去识别,所以我们就比较麻烦。”

东营是危化品生产大市,拥有171家运输企业,3万名危化品运输从业人员,1.1万多辆危化品运输车辆,安全风险和监督压力巨大。

危化品运输监管环节多、链条长,涉及运输车辆和人员、装卸作业、道路行驶等诸多环节,而具体监管过程中,则又涉及交通、公安、应急、生态环境等多个部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段式监督,导致安全隐患众多、效果欠佳。如何才能实现全过程、全链条、可追溯的协同监管模式,尤为重要。

山东航天九通车联网有限公司产品中心总经理陈继珺介绍:“我们依托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中心山东分中心所提供的算力和数据资源优势,通过跨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打破了交通、应急、公安等部门信息化系统间的数据壁垒,在全国首创了危化品道路运输装、运、行 、停全流程管控、多部门协同监管的新模式。也就是说一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多部门可共享信息资源,进行事故的处置和救援。”

在此基础上,“鲁运通行码”也应运而生,基于北斗时空大数据,对驾驶员违章行为自动量化赋分、动态赋码,通过“红、黄、绿”三种颜色,形成驾驶员安全信用档案,解决了行业管理过度依赖罚款、企业管不住司机、经济处罚流于形式等问题,进一步夯实了安全监管效果。

一个以北斗大数据互联共享应用为特色,打通各方数据壁垒,跨部门协同监管的北斗危化品道路运输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平台率先在东营落地。新系统上线后,通过“机防+人防”,有效提升风险管控,降低安全隐患,相当于为危化品运输行业上了双重保险。

据东营市统计数据,从2017年到2022年,全市整体涉危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已下降88%,驾驶员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违章率同比分别下降33%、47%,既服务于生产和运输企业,又服务于政府管理部门。

山东航天九通车联网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钟敏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接入各类北斗终端200余万台,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服务,在保障安全生产、发展智慧交通和服务国民经济协同应用等方面建设了多个 北斗+ 产业融合应用。”

为带动提升北斗在各行业的渗透率,山东省北斗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已建成了一个平台及四个行业应用示范。即山东省数字基础设施北斗示范系统、深海养殖与远洋监测、供应链管理与运输服务、特种货物跨部门联网智能管理、防欺骗授时钟联网。

截至2023年11月底,全省共推广部署智能终端55611台(套),大幅超出原定目标任务43%。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电子信息产业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周琰表示:“下一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深入实施空天信息产业 跃升 工程,加快推动以北斗为代表的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生态,抢抓新赛道、塑成新优势、打造新亮点。”

闪电新闻记者 尚士春  报道

来源: 闪电新闻
编辑: 尚士春
责编: 毛馨
审校: 梁延菊
主编: 郭常宏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