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新春走基层】援非工程师王东盼:十五年非洲路续写中非兄弟情

  

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16日讯 (山东经济广播记者 邵群)多哥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作为中铁十四局多哥项目工程部部长,王东盼一开口就是工期和项目。15年坚守,他从一名帅气小伙,变成了一位皮肤黝黑的“工作狂人”。他说只要祖国需要,他会一直在非洲干下去,因为他守护的是“兄弟情”。“我这15年,在家过春节,一共只待了有5个年头,剩下这10年都是在国外过的春节。我们60岁退休,可以奉献再奉献!”

图片

王东盼(右一)在和当地监理工程师沟通方案

奉献,是兄弟情的真实写照,它诠释的是中国对于非洲兄弟的全力以赴。

“我现在是在卡拉大桥这个项目,也是多哥第一大桥,总长是178米,虽然说在国内这是很小的一个桥,可能在县城里面就有,但是对于贫穷落后的多哥,确实是他第一个大桥,意义特别重大。它如果建成了,将为当地的经济还有居民出行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也是多哥一个里程碑式的建筑。”

在非洲15年,王东盼先后参与了贝宁、加纳、多哥等多个重点工程项目,出色完成了5条公路、6座桥梁的施工任务。王东盼说,他最难忘的就是埃博拉病毒肆虐的那年。“2013年,当时因为工作需要到多哥这个国家,当时西非这一块,包括多哥、尼日利亚、贝宁都有埃博拉病毒,它是通过人接触,比如说唾液或者是汗液,你只要接触到就会被皮肤给吸收进去,然后到死亡一般就是7~10天,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唯一做的就是增加防护。”

那是最艰难的时候,西方企业和国际组织纷纷停止在多哥的活动,紧急撤离。而王东盼和他的同事们,义无反顾选择了坚守。“因为我们身上担负的担子还有责任都挺大,而且最主要的就是我们援外工程对接的是中国的形象,我们要保质、保量、保期限把这个工作给完成,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们出来的意义。”

图片

王东盼(左三)给当地司机开安全会议

只要工程还没结束,就必须要负责到底。王东盼和他的同事们,在当地民众心中树立起了勇于担当的中国人形象。一条条道路、一座座桥梁,一座座大坝、一栋栋房屋,等等等等,随着各类基础设施项目在非洲“遍地开花”,王东盼们也收获了非洲人民对于中国最真挚的兄弟情。“一个桥的项目结束之后,要在当地举行一个通车典礼,好多当地非洲兄弟,他们就拿着中国和多哥的国旗,还有我们公司标志的旗子,然后4个人抬着我们一块,从桥的这一头排到那一头,当时后面当地的百姓的那种热情,那种发自肺腑的欢呼,感触挺大。”

王东盼说,15年坚守,非洲已经成了他的另一个故乡。鱼渔并授,留下“带不走的队伍”,才是中国大爱。手把手传授现代技术,王东盼和很多非洲兄弟建立了超过十年的友谊。他笑说,在很多当地朋友的家里,都有他的专属筷子。“他们特别用心,当地有一种特别坚韧的植物叫文竹,他们就会削上一段,做两个一样长的像筷子一样的,然后咱用砂纸给你打磨好,给你洗的干干净净的,每一次到他的家里边去做客的时候,都会专门用心打磨出一副筷子放这儿。”

一双筷子,传递的是一个非洲家庭对中国人民最真挚的情谊。而一句奉献,则跨越两个大洲,书写出了中国与非洲风雨同舟、携手共进的精彩篇章。非洲路还在继续,兄弟情正在续写。王东盼和他的同事们,把青春和梦想挥洒在非洲这片热土,用初心与责任践行着国企人的担当。“作为一个在非洲工作10多年的中国人,我切身体会到了中国援外事业的发展,接下来我也会继续努力为中非友谊添砖加瓦,同时我也祝愿万里之外的祖国越来越好。”

来源: 山东经济广播
编辑: 刘晓琳
责编: 杜鹏
主编: 高炜
相关推荐
|
闪电热榜
扫码下载
闪电新闻客户端
|
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