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26日讯 为切实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潍坊市坊子区坊城街道开拓思路、积极谋划,确定实施村集体经济“固本增收”工程。通过固本强基夯实党建引领“一轴”、加强干事创业“三力”、因地制宜实施“资产盘活、产业带动、项目招引、大田托管、光伏发电”五法,村集体增收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街道41个村集体收入均达到20万元以上。
前张路院村 ——大田托管新模式
坊城街道前张路院村致力于农民增收、破解细碎化土地发展难题和短板,在全区率先探索实践大田土地托管新模式,托管土地占全村耕地面积比例超80%,全村240户享受每亩800元土地流转收益,村集体年收入达40万元,形成了土地增值、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增效的“三赢”局面。
前张路院村紧紧围绕“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在上级组织下,村“两委”成员赴峡山、高密等地学习考察交流取经,结合本地优势确定了大田托管的经营模式,以“强服务、促增收”为目标,抓实土地流转、托管全流程服务指导,健全政策、资金、技术全要素服务保障,以强力组织领导和专业业务指导为驱动,力促大田托管扎实推进。
前张路院村打好“党支部+”组合拳,多次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大会等研究讨论土地流转事项,讲深讲透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优势,鼓励党员、群众出资入股或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加入合作社,统一与托管公司签订合同,流转土地经营权,在全区率先探索实施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托管公司”土地经营模式,仅用15天,签订流转协议194户,将村中253亩耕地全程委托给机构管理,带动村庄整体发展。前张路院村“三步”实施稳步推进大田托管工作,配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长远发展。土地流转:党支部合作社将253亩土地交由第三方种植公司托管,担保公司提供政策性担保,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向银行进行贷款;服务托管:种植公司提供全过程种植方案并建立共管账户,线上审核资金用途,线下监管农事操作;收益分配:粮食收获后,合作社与种植公司共同确定粮食收购企业,根据每年亩产净收益(含耕地地力综合补贴)情况,由村集体与服务商五五分成。村内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经营地块周边安装监控,确保种植安全,整修拓宽耕地道路,保障农用机械往来,并对农用取水取电设施进行维修和更换,每年节省土地深耕费3万元。
前张路院村通过“党建引领、支部领办、财政助力、金融支持”的大田托管新模式,走出了一条集体增资、农民增收的富民强村路,让农村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经营、社会化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局面,打造新的农村产业模式。
白浪河库区移民村 ——光伏致富
白浪河库区移民村紧紧抓住国家发展新能源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中央扶持基金,因地制宜发展光伏产业,通过引领试点先行、做好群众工作、坚持由点到面铺就光伏发电助推村集体经济创收增效新路径,年累计增收62.5万元,为村集体经济装上“新引擎”,以“生态美”促“共同富”。
白浪河库区移民村多次组织“两委”班子专题研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瞄准光伏产业可持续“造血”能力强及不受资源分布地域限制的特点,探索“生态节能+经济效益”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本着“稳妥推进,试点先行”的理念,在嵇家村率先开展试点,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万元,有效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发展光伏发电助力村集体增收提振士气。
经过嵇家村的成功实践,光伏项目技术成熟、性能稳定、收益符合预期的特点,提振了各村“两委”干部的信心,各党支部决定乘势而上,持续推进光伏产业发展各村按照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有序推进,通过广播、开会、手机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光伏发电的技术原理、创收、发展前景,提高群众对新兴产业的认可度;多方寻找、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并做好清障平整工作,发挥网格员作用,在网格内大力入户宣传摸排,帮助群众算好“当前账”和“长远账”。在嵇家村一期项目取得良好收益的情况下,莲花池村、冷泉河村、侯家村、陈家庙子村、唐家村等经过“四议两公开”程序,8个项目顺势上马。
2022年,建设莲花池村、冷泉河村、侯家村光伏发电项目3个,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22万元。2023年,建设陈家庙子村、唐家村光伏发电项目2个,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13万元。王裴家村、嵇家村二期、解家村光伏发电项目正在建设中,建成后预计可增加村集体收益23万元。
白浪河库区移民村积极探索“光伏+”经济模式,以党建引领“聚势”,向政策要思路,向群众要支持,向空间要效益。引领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实现光伏发电项目的多点推进,从而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走出一条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互惠的绿色增收发展之路。
坊子区融媒体中心 王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