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来济南吧!这份名人故居、纪念堂探寻游览清单请收好

来源:济南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2017-07-28 08:36

发表于山东

1.jpg

历山山下,寻觅舜帝遗踪;溪亭日暮里,随清照醉卧藕花深处;看秦琼铁甲戎装策马沙场,感幼安忧国忧民赤胆忠诚。论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皆与济南结下不解之缘,又有多少佳话、传说随历史长河流传至今,可谓“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辛弃疾故居

辛弃疾.jpg

在济南小清河畔,有一个乡镇,名叫遥墙镇。遥墙镇偏东南3.5公里处,有个百多户人家的村庄四风闸。相传建村于宋代,原名四横闸,因地处赵王河建有四个闸口而得名,后沿称四风闸。闻名遐迩的宋代杰出词人辛弃疾,就出生在这里。如今,这里有“辛弃疾故里”石坊、辛弃疾纪念馆、稼轩公遗像等许多几年辛弃疾的建筑。

地址: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

陈冕故居

陈冕.jpg

陈冕(1859——1893),清代状元,为官清廉,34岁时因赈灾过度劳累病逝,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建树的八位状元之一。

陈冕故居位于鞭指巷9—11号。推开厚实的黑漆大门,正对的是一面古朴的座山影壁,由影壁前的屏门左拐是一个十分大气的四合院。精致的砖雕盘头与石雕挑檐显示出当年主人的审美情趣,著名的清代状元府邸就在此地。

地址:历下区鞭指巷9—11号

路大荒故居

路大荒.jpg

路大荒(1895—1972) ,原名路鸿藻,字笠生,号大荒,别号大荒山人、大荒堂主人。他是杰出的聊斋学研究先驱,是版本目录学专家,古籍、书画、古玩鉴定专家和书画家,是中国收集占有蒲松龄手稿最多的一个学者,在众多学术领域具有很高的造诣。

路大荒故居位于曲水亭街8号院,这是座落在曲水河畔的一处四合院,1951年由路大荒先生的大女婿买下的,好友画家黄宾虹曾为之题名为“曲水书巢”。路大荒在这里读书著学,度过了他后半生的30余年。

地址:历下区曲水亭街8号

老舍故居

老舍.jpg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1931 年,老舍回北平和胡絜清结婚,不久,夫妇二人一起返回,租住在南新街58号一间小房子里,从1931年夏到1934年秋,新婚的老舍和夫人在这里度过了一生最为美好的时光。

地址:市中区南新街58号

鞠思敏故居

鞠思敏.jpg

鞠思敏(1872──1944),中国近代教育家,培养出季羡林、孙思白等众多著名人士。

鞠思敏的故居位于县东巷105号,由105号门楼走进去,穿过甬道和拱形门,里面是一个古朴四合院。据老街坊介绍,鞠思敏生前把大部分收入都捐献给了办学事业,大约是在1936年,他学生们集资在县东巷为他盖了这处宅院。

地址:历下区县东巷105号

舜祠

舜祠.jpg

舜是中国传说历史中的人物,五帝之一。舜祠是祭祀远古圣贤虞舜的祠庙,又叫重华殿。

地址:历下区千佛山风景区历山院内

秦琼祠

秦琼祠.jpg

秦琼(582—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以武勇著称。秦琼祠位于五龙谭公园内,整组建筑为唐代风格、北方典型的四合院规制。

地址:五龙潭公园内

南丰祠

南丰祠.jpg

南丰祠,原名曾公祠,在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大明湖东北岸,北临汇波楼,为纪念北宋文学家曾巩而建。

曾巩(1019~1083),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北宋嘉佑年间进士,江西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官至中书舍人。曾巩热爱济南的湖光山色,在大明湖修建了亭台桥堤,并均有题咏,极受齐州人民爱戴,在他调离齐州时,百姓拥上街头拉起吊桥,关闭城门以挽留。曾巩走后,百姓仍不忘记,择址建祠以纪念。

地址:历下区大明湖风景区东北岸

李清照纪念馆

李清照.jpg

李清照2.jpg

李清照纪念堂位于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旁,纪念堂采用宋代建筑风格,整个建筑布局精巧和谐,格调朴实、淡雅、大方,恰当地体现了女词人的身份、气质和风度。

地址:历下区趵突泉公园内

稼轩祠

稼轩词.jpg

稼轩祠,在大明湖南岸遐园西侧。占地1400平方米,为纪念南宋爱国英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而建。

稼轩祠原为李公祠,光绪二十七年(1901),78岁的李鸿章病逝,清政府令京师及立功省津、沪、宁、苏、浙、皖、冀、鲁等地修建祠堂十座以纪念,其中,济南的李公祠建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也即今稼轩祠,是由山东、直隶(河北)两省官员共同捐款,由山东巡抚周馥领衔捐建的。目前,稼轩祠是全国10处李公祠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民国初年,李公祠改作他用。1961年改建为稼轩祠,用以纪念南宋爱国英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

地址:历下区大明湖南岸遐园西侧

白雪楼

白雪楼.jpg

白雪楼位于趵突泉公园的东南侧,为纪念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攀龙所建。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居士,历城人,明代文学后七子领袖,被尊为“宗工巨匠”,蔚为一代宗师。倡导文学复古运动,并写了不少出色的五、七言律诗和绝句,世人称为"三百年绝调"。著有《沧溟先生文集》。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李攀龙辞去陕西按察副使职东归,在历城王舍人庄之东鲍山下建楼,曰"白雪楼"。

地址:历下区趵突泉公园内

蔡公时纪念馆

蔡公时.jpg

蔡公时(1881—1928),中国外交史上第一人。济南“五三惨案”时,时任国民政府山东交涉署交涉员的蔡公时奉命与日军交涉,壮烈殉国。

蔡公时纪念馆位于槐荫区经四路,建筑面积900余平方米。此处原是国民政府战地委员会外交处长兼外交部特派山东交涉员蔡公时先生英勇遇难之地,为了让后人牢记中华民族所蒙受的苦难,缅怀在“五三惨案”中的遇难者,对该建筑进行了修缮,将其打造成蔡公时纪念馆向社会免费开放。

地址:槐荫区经四路370号

老舍纪念馆

老舍纪念馆.jpg

老舍纪念馆座落在大明湖景区内,这里原为学院街12号院。 整个展馆面积约136平方米,以老舍先生在济南为主题,图文并茂的展示了老舍先生在济南的生活与文学成就。

地址:历下区大明湖景区内

李苦禅纪念馆

李苦禅纪念馆.jpg

李苦禅(1899-1983),山东高唐人,当代书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齐白石第一位弟子。

李苦禅纪念馆设在趵突泉公园内的万竹园,是一座兼有江南庭院与北京王府、济南四合院风格的古式庭院。始建于元代,因园中多竹而得名。该园有3套院落,结构紧凑,布局讲究,13个庭院186间房屋并有五桥四亭,楼台亭阁参差错落。1986年6月李苦禅纪念馆在万竹园内建馆开放,纪念馆共有14个展室,展出书画作品400余件,此外还展有李苦禅先生生前收藏的部分古字画及其生平照片,书信稿等。

地址:历下区趵突泉公园万竹园内

王雪涛纪念馆

王雪涛纪念馆.jpg

王雪涛(1903年—1982年)河北成安人,花鸟画家。代表作品有《百花齐放》、《松雉》、《紫藤白鹇》等。

王雪涛纪念馆位于趵突泉公园内的沧园,为趵突泉园中园,是一古典形式的建筑,1964年改建,占地2500平方米。园内大厅三座,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每厅皆有外廊环绕,园周曲廊相围,沿廊修竹婆娑,院内苍松挺拔,腊梅橙黄。1987年1月利用原有建筑在园内建“王雪涛纪念馆”,设有“无陋山庄”、“萝日堂”、“瓦壶斋”三个展览厅,展出王雪涛生前收藏品及生前绘画用具200余件。

地址:历下区趵突泉公园沧园内

闵子骞墓

最后一张.jpg

闵子骞(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损,字子骞,中国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元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中,芦衣顺母即鞭打芦花的典故,就出自闵子骞。

闵子骞墓位于济南百花公园西邻的济南孝文化博物馆。进大门,迎面是一处新建的仿古庙堂,墙上有一个写有“济南孝文化博物馆”的牌子,北侧立着一块刻有“闵子骞墓”字样的石碑,上面还有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说明。墓园西侧的南北向道路命名为闵子骞路。

地址:历城区百花公园西邻济南孝文化博物馆内

来源:济南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济南新闻

阅读量:15.1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