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高铁车轮用钢“淄博造”的背后 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引来“金凤凰”

来源:鲁中晨报

2017-07-30 13:06

发表于山东

7月初,一条“时速300公里以上高铁车轮用钢将由淄博造”的消息引发了淄博市民的广泛关注。消息称,由淄博市政府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召开的时速300公里以上高铁车轮用钢(HS7)项目专家评审会在山东济南举行。该消息之所以引发市民关注,是因为过去高铁车轮的用钢多依赖进口,此次实现国产化可谓意义重大。这一重大项目为何花落淄博?将给淄博带来怎样的机遇?

近日,记者针对市民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探访。记者了解到,不仅是高铁车轮用钢,随着淄博市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钢研”)合作协议的签署,淄博将承接更多核心项目,例如,高铁的车轴、控制系统,飞机发动机的核心零部件用料。随着“一院+一基地”模式的落地,淄博将打造国内一流、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

上千次实验实现铸造车轮用料国产化

中国钢研高纳副总经理、天津钢研海德董事长马章林介绍,淄博市政府和中国钢研响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合作开展了时速300公里以上高铁车轮材料和产品的研制工作,开发出符合要求的高铁车轮用钢和配套生产工艺,并通过协调组织上下游各生产企业,形成了HS7钢的产业链,为下一阶段的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该项目将落户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并成立了山东元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3个公司。过去,由于受到技术垄断等因素的制约,高铁车轮用钢基本依赖进口,突破高铁车轮用钢的瓶颈,研发出国产的核心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背后,研发者经历了怎样的艰辛?28日,中国钢研一负责人向记者讲述了研发的过程。该负责人表示,打破高铁车轮用钢的垄断,核心在于关键特种金属材料实现“高均质、超纯净”。

由于该技术面临无处查询资料、无处查阅相关标准、信息高度封锁的状况,整个研发过程只能依靠自身团队,项目立项、实地调研、实验精炼、样品检测、数据采集、分析对比等各种环节全都在“被隔离”的状态下完成。没有可借鉴的标杆,团队首先将“超越300公里以上的安全性、可行性”作为目标,在上百吨实验材料、上千万实验经费的支撑下,比对实验上千次,累积出了可行驶300公里以上时速的高铁车轮材料,进而实现了新型高铁车轮钢“HS7钢”。

评审结果显示,该材料在组织均匀性和各项力学性能方面大幅超越进口车轮钢,完全可替换进口高铁车轮用钢。

区位和产业优势吸引中国钢研

记者从淄博市发改委获悉,从去年开始,中国钢研开始就相关合作事宜与淄博市委市政府进行反复磋商,于今年1月中旬基本达成一致意见。今年2月23日,淄博市人民政府与中科院、中国钢研分别签署合作协议,中国钢研计划在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建设产业基地。

今年6月上旬,淄博市将基地上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推进办公室,并纳入了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东大项目库。紧接着在7月7日,由淄博市政府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召开的时速300公里以上高铁车轮用钢(HS7)项目专家评审会在山东济南举行,并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

众所周知,淄博作为老工业城市,工业基础优势雄厚,近年来更是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以及产业布局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而在北京中关村永丰、丰台、昌平以及浙江、广东等地建设了研发和产业化基地的中国钢研为何青睐淄博?

该负责人指出,之所以选址在淄博,看中的就是淄博的区位优势、老工业基础以及近些年来在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的成绩。该负责人表示,淄博地处鲁中,交通便利,近年来又定位于“高铁新城”的区位优势。

“淄博高铁新城的规划以产业为核心,布局城市功能用地,立足生活服务、生产服务,升华凝练新服务要素,将产业发展与高铁产业优势有机结合,通过吸收科技、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以高铁新城产业发展辐射外延,促进淄博市产业发展升级。”同时,他表示,基于淄博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加之淄博在高铁领域的资源和产业优势,经过多方研讨,中国钢研最终与淄博市达成了合作。

“一院一基地”引领淄博新材料研发制造

中国钢研项目的落地,将给淄博的发展带来巨大空间。中国钢研与淄博将合作建设“一院一基地”,包括中国钢研山东新材料研究院、中国钢研山东新材料产业基地,打造全国金属新材料和机械制造产业高地,提升淄博在金属新材料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届时,中国钢研山东新材料研究院将落户淄博高新区,建设金属新材料领域的公共服务平台、研发中心及高端人才培养基地,总占地500亩左右。

研究院主要职能包括基础研发和公共服务、人才培养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高铁用车轮、车轴、转向架、变速器及制动系统等替代进口材料,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叶片材料及制备技术等,并为淄博及周边企事业单位提供分析、检验、测试等方面的服务。中国钢研山东新材料产业基地选址在淄川经济开发区,占地2000亩,主要用于承接中国钢研研发、引进的高端装备用金属新材料项目。

根据规划,产业基地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1000亩,用于承接中国钢研系统整体搬迁项目,研究方向为生产高铁车轮及高速轴承、转向架、车轴、变速器、控制系统等的材料,以及飞机发动机核心零部件等军民融合项目,人体用特殊材料项目。

目前该基地已完成选址并动工。高铁车轮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车轮30万-50万片,年销售额预计300亿-400亿元左右,年税收30亿元以上。

从淄博目前的工业布局来看,中国钢研的落户模式也符合淄博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目前国家、山东布局的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从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发展的长远规划来看,好的项目不仅要有科技含量,更应当加快由“淄博制造”向“淄博创造”“淄博智造”的转变。

在今年1月,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就曾印发《关于大力引进大院大所大校大企聚力建设国内一流专业化产业基地的实施意见》,提出要聚力建设国内一流专业化产业基地,以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为纽带,以园区开发建设为载体,按照“研究院+产业基地”模式,下大气力规划建设一批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专业化产业基地。

“此次合作规划建设了国内一流专业化产业基地,正是符合与‘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的思路,将进一步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淄博市发改委主任陈思林对记者表示。

来源:鲁中晨报

淄博新闻

作者:记者 刘文思

阅读量:7.4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