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艺术珍品首次来到中国!策展人告诉你名画背后的故事

来源:新华社

2018-01-31 17:21

发表于山东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记者史竞男、施雨岑)“学院与沙龙——法国国家造型艺术中心、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30日起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集中呈现学院派这一法国艺术史上重要流派最璀璨夺目的炫彩篇章。

参展的103件学院派艺术精品均来自世界闻名的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和法国国家造型艺术中心,包括杰出的艺术大师多米尼克•安格尔、威廉-阿道夫•布格罗、帕斯卡•达仰-布弗莱、弗朗索瓦•吕德和保尔•郎度斯基等人的重量级作品。

这些名画背后有什么故事?又是如何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本次展览的中方策展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策划与美术工作部副主任潘晴为你逐一“揭秘”——

●展品来自哪里?两个最重要的巴黎艺术机构

巴黎高等美院是享誉三百年的殿堂级美术学院,其影响力遍及欧洲大陆,也对20世纪中国美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一辈艺术名家,如徐悲鸿、林风眠、常书鸿、方君璧、刘开渠等都曾就读于这所学校。其倡导的学院体制,包括教学以及竞赛,成为了世界各地美术学院的标杆。如,其开创的罗马大奖学术体系,培养了19世纪最重要的学院派代表:安格尔、卡巴内尔、布格罗、卡尔波、法居叶赫等艺术家。

法国国家造型艺术中心是一家国立艺术品收藏机构,被授权管理库存在册的历代法国公共藏品。其收藏范围广泛,也包括一些中国留法艺术家的作品,本次展览中就有常书鸿一幅动人的油画作品《病中的妻子》。

常书鸿1931年作品《病中的妻子》,自1935年起藏置于里昂美术博物馆。

方君璧作品《钱塘江》,布面油画,60cm×73cm。

●展品有哪些看点?看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从法国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国艺术以及法国社会风貌。与以往观众能直接看到艺术大师们成熟的作品不同,这个展览完整呈现了一些名家在艺术道路上成长的过程,体现出艺术家在学院土壤里的学习、奋斗与成长。

让·若弗里1898年作品《幼儿园》,自1902年起藏置于巴黎高等师范教育学院。

展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美的圣殿”,系统展示了巴黎高美对19世纪艺术家的培养。学生经过严格系统的训练,需要学习古代经典艺术作品、大量练习写生,并学习解剖学。学院前任院长、著名艺术家安格尔说:“素描者,艺之操也。”这句话对于后来在巴黎高美进修的徐悲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徐悲鸿也一直以素描为基础,并影响了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代表的中国学院教学体系。

安格尔于1801年获得罗马绘画奖的作品《阿喀琉斯接见阿伽门农使者》,这幅作品能够来中国展出,是一次弥足珍贵的机会。

第二部分:“沙龙美术舞台犹如时代的镜子”。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举办的沙龙展为18、19世纪法国艺术的繁荣做出很大贡献。1737年开始,学院每年在卢浮宫的“方形沙龙”大厅举办一年一度的“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沙龙展”,此后每次展览都被称为“沙龙展”。沙龙体制为艺术家提供了新的欣赏者和赞助者,使艺术界更活跃、多元,也形成了新的艺术取向,影响着艺术的发展。展览中观众将欣赏到在沙龙中获得声誉的重要作品,包括安格尔的《朱庇特与忒提斯》、欧仁•德拉克洛瓦的《弗朗索瓦•拉伯雷像》、卡米耶•柯罗的《意大利风光》等名作。其中,杰出的艺术大师多米克·安格尔的《朱庇特与忒提斯》是首次走出欧洲、来到中国。

多米尼克·安格尔1811年作品《朱庇特与忒提斯》,自1835年起藏置于普罗旺斯艾克斯的格拉内博物馆。

“一些展品这次来到中国参展的过程非常不易。”潘晴举例说,为了让《朱庇特与忒提斯》安全、顺利地“乘坐”飞机,工作人员专门为它特制了运输箱。

卡米耶·柯罗1842年作品《意大利风光》,自1842年起藏置于阿维尼翁卡尔韦美术馆。

据介绍,该展览将持续至5月。更多艺术魅力,还是亲身去感受一下吧!

珍藏展开幕式 摄影:钱晓鸣

图片来源:由国家博物馆提供

来源:新华社

资讯24小时

阅读量:16.8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