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乡村季风农业家
2018-02-13 16:28
发表于山东
莱芜市的口镇,古称吐丝口,曾是兴盛一时的商贾重镇,客商云集,带来的不光是经济繁荣,也有不少美食在此落地生根,经过时光的沉淀,成为了当地的传统美味,这其中就包括莱芜香肠。莱芜香肠源于口镇,时至今日,口镇的繁荣已不复当年,但莱芜香肠却一直作为当地人的传统佳肴,成为各家春节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年味。
莱芜香肠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清道光年间,也就是1849年,由济南历城的肴肉商人苏志亭传入口镇,并在此扎根经营,传承至今,已有将近170年的历史。
济南人苏志亭为啥要选择在口镇经营香肠生意呢?主要是因为口镇原叫吐丝口镇,曾是商贾云集的商业重镇,南来北往的客商非常多,苏志亭看中的,是这里的商机。另外他还发现了当地的黑猪品种——莱芜黑,莱芜黑猪肉肥瘦比例非常适合做香肠。正因为如此,苏志亭做的香肠,很受当地百姓喜欢,从此,香肠也就在口镇落地生根了,以至于现在逢年过节,当地老百姓都会灌香肠。
莱芜香肠在莱芜还有一个名字叫南肠,南肠名字的由来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说香肠由济南历城人传过来的,取一个济南的南字,而另一个版本是说制作香肠所用的香料,都来自于南洋一带,所以叫南肠。无论哪种版本,没有对错,都能说明莱芜香肠的悠久历史。
传统的莱芜香肠,是由切碎的黑猪肉,加入桂皮、丁香、花椒、八角、砂仁、莳萝子等十几味中药材,灌入肠衣,经晾晒后,蒸煮而成,讲究药食同源。
如今,莱芜香肠却已发展为当地食品加工的支柱产业。香肠加工企业有近四十多家,年生产量在6000吨以上,产值在3.5亿左右。现代化的加工手段,并没有改变香肠的传统技艺,而工业化的生产,让莱芜香肠更加标准化、规模化。
时代在变,生活在变,人们对于春节,或许已不像从前那样向往,但餐桌上年味依然精彩,莱芜香肠对于莱芜人来说,就是最熟悉的年味,更是不变的家味。
阅读量:29.8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