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聊城晚报
2018-02-23 14:39
发表于山东
2009年10月2日,刘英顺在古运河旁讲解临清胡同文化。
2018年大年初四,刘英顺再次完成了一次“壮举”——带着两千多人的游览队伍逛了临清的老胡同。
2018年大年初四临清胡同游现场。
大年初四,“临清公馆街老头”刘英顺再次完成了一次“壮举”——他带着两千多人的游览队伍,兴致勃勃地逛了临清的老胡同。
与以往的胡同游相比,此次人数最多,这让刘英顺特别欣慰。在他看来,这是胡同游得到越来越多认可的表现,也是胡同游作为一张宣传临清运河文化的旅游名片,越来越明亮的具体展现。
到2018年,临清胡同游可以说走过了真正意义上的10年时间。从46岁走到56岁,刘英顺义务组织的胡同游达到50多次,行走200多公里。他身后的队伍也越来越长,用他自己的话说,参与人数预计得有2万人。
几乎以一己之力发起,带动越来越多的游客参与,日益引起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并得到警方的大力协助。在外人看来,临清胡同游的这十年,无疑是相当成功的。
而在刘英顺眼里,十年胡同游收获很多,未来的发展空间不小,但谋求进一步突破也并不容易。
十年胡同游 他和游客都乐在其中
今年的春节胡同游,走的是北线。大体线路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元代古运河,国家级文物鳌头矶、清真北寺、临清闸(问津桥)、会通闸(会通桥)、月径桥以及蜡烛巷、状元街、牌坊街、豆芽胡同、纸马巷、锅市街、耳朵眼胡同、考棚街、单家大院等文化遗存。
十年胡同游,每次的线路都不完全一样。刘英顺将其大体分成了南、中、北三条线路。每条线路里程差不多,总体上则基本涵盖了临清老胡同周围的重要景点。
一个喇叭两条腿,加上一肚子的老故事。跟在刘英顺的身后,老胡同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立刻立体、生动起来。
游客兴趣盎然,刘英顺也乐在其中。
“每次我都提前踩点确定路线交通和安全情况,要像老师一样提前备课,通过社交平台征求网友意见,然后制定线路,制作胡同游行进地图。等到现场解说时,也力争每次都不一样,让游客即便不是第一次来,也能听到新东西。”21日下午,刘英顺说,十年胡同游,虽然都是义务去做,但始终考虑的是内容的创新。这其中,支撑他一步步往前走的是内心里的欢喜,是真心诚意地愿意去做这件事。所以他愿意为此搭上时间,搭上财物,不考虑成本,也不计较回报。
当然,这其中家人和亲戚朋友的支持,警方在安全保障等方面提供的大力协助等,都让他特别感动。
让刘英顺乐在其中的,还有与游客互动过程中形成的“游中学,学中游”的氛围。
“中国的寺庙一般都是坐北朝南,鳌头矶为什么坐西朝东?”“临清闸的金门口为什么那么窄?它有多宽?”“乾隆下江南的御船有多大,怎么过临清闸?”……刘英顺说,每次胡同游,游客们都会提出一些自己的疑问。一开始,很多问题都能难住他。所以每次胡同游之后,他都要针对这些问题查资料或找老人询问来寻找答案。如今,难住他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少了。
“游客提出来的问题,就是我研究的课题。在这一互动过程中,我增长了不少运河文化知识,游客则进一步了解到临清的深厚文化底蕴。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特别好的良性发展过程。”刘英顺说。
行走十年 他感受胡同点滴变化
10年行走200多公里,刘英顺对每条胡同里发生的变化,感受也是最深的。
“通过这么多年我们的宣传推动,临清的古城胡同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引起政府重视。不少胡同卫生更干净了,地面修了下水道,路面硬化了,还安装了路灯。这些变化,以竹竿巷、箍桶巷等街巷表现得最为明显。”刘英顺说,这些喜人的变化,也让他在胡同游的组织上,更有信心了。
当然,还是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让游客觉得,临清旅游发展,还可以做得更好。
“这些年来,不断有游客反馈停车难题,反馈没有正规停车场问题,反馈路边停车乱收费问题。”刘英顺说,一些外地游客来游胡同,胡同里进不了车,停在外面又会被贴条。或者被一些老头老太太收了停车费。他刚接到反馈说,这次来参加春节胡同游的一个美国小伙,他的车子就被一个老太太收了停车费。
此外,游客反映的问题还包括胡同脏臭问题,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等问题。这些反馈又让他觉得,发展临清胡同游,需要做的地方还有太多。
“十年来,胡同游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但这个品牌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也并不容易,仅仅靠一两个人的热情和努力远远不够。”刘英顺说,可能在很多人看来,一个“老头”一下子就能组织起2000多人游胡同,这个规模已经相当可以了。但从发展角度来说,没有政府部门的统一规划和支持,要想实现进一步突破太难了。
作为政协委员,在今年的临清两会上,他提交了一份提案,希望整合资源,打造鳌头矶“核心”景区,同时整合临清古城老胡同、元运河、钞关、鳌头矶等节点,形成旅游廊道。他建议在现有景区的基础上,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包装,并推选较为成熟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临清古城胡同游”作为临清旅游的龙头项目,把临清众多的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打造一条符合临清实际的文化旅游模式。而这其中的组织和协调,仅靠他自己,甚至仅靠一两个部门,都是无法完成的。
“如今临清面临的机遇是特别好的。”刘英顺说,随着后申遗时代的来临,运河沿线城市纷纷大做“世遗”旅游文章。有些城市为了发展旅游,没有文化遗产,没有文物,都在挖空心思地做伪文化,造假景观。而临清有2处世界文化遗产、11处国家级文保单位,还有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临清还是“一带一路”节点上的重要古城。那么,如何把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为助推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动力?刘英顺说,这是摆在临清这座古城面前的一个更大课题。
(记者 赵宗锋)
阅读量:40.7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