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力人才“引擎”

来源:齐鲁网

2018-05-03 09:57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5月3日讯 日前,山东省印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要求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作为大型国有企业,胜利油田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中为自己设定了走在前列的目标。 

数据显示,胜利油田每年依靠科技进步新增可采储量2000万吨以上,新增加原油产量300万吨,科研成果应用率达到90%以上。低油价、新常态下,胜利油田依靠技术创新在提升内在发展动力方面取得了扎实成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创新驱动,推进科技、改革、管理创新,增强企业活力和动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孔凡群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打造人才高地,才能占领发展高地。胜利油田是技术、人才密集的企业,半个多世纪以来,坚持“胜利成就人才、人才发展胜利”的理念,形成人才队伍蓬勃壮大、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人才智慧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推动企业从资源型向创新型转型,积蓄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全面建设“高精尖”人才队伍 

微生物能采油?确实能。而且效果非常好。 

汪卫东,胜利油田采油工程高级专家,站在技术顶端的人才。他的“中高温油藏微生物驱油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沾3区块微生物驱油,全年增油6855吨,累计增油4.2万吨,新增产值1.5亿元,新增利润2200多万元。 

汪卫东从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一步步成长为油田高级专家。胜利成就了汪卫东,汪卫东也用研究出的前沿技术成果推动了胜利油田效益开发。 

胜利油田囊括了世界油藏类型的2/3以上,被称为“地质大观园”,勘探开发难度之大国内外公认。近年来,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胜利油田面临着优质油气资源接替不足、勘探开发难度加大等诸多困难和挑战,遇到许多世界级难题。 

颠覆传统,需要创新。每一次战胜前进中的困难,无不源自创新和变革,而这一切,均指向同一个核心——人才。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核心力量。 

面对能源领域对技术的高要求,胜利油田清醒地意识到,要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有一支高层次、高素质的优秀人才队伍作为支撑。胜利油田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一项战略性、系统性工程来抓,围绕加强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了广覆盖、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畅通发展渠道,拓展发展空间,确保各层次、各梯次人才素质的全面提升。 

目前,胜利油田拥有省部级以上专家152名,其中院士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9人,全国杰出工程师奖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3人,中国石化科技创新功勋奖3人;拥有中石化集团公司高级专家7人,油田首席专家6人,高级专家38人;中石化集团公司技能大师1人,油田首席技师5人,技能大师21人。 

在自主培养人才的同时,胜利油田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充分利用山东省和中石化集团公司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围绕打造新经济增长点,解决发展遇到的难题,柔性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截至目前,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累计招收博士后288人,现在站48人;设立“胜利特聘专家”岗位,先后引进6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完善外聘高级顾问制度,先后聘任5名两院院士担任油田高级顾问。经过自主培养和引才引智,胜利油田筑成了能够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胜利人才高地。 

面对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助推油田高质量发展的新挑战,胜利油田将更加积极的融入市场发展,深化开放合作。近日,一场以“创新创业、合作共赢”为主题的大型交流会在胜利油田拉开帷幕,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等38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齐聚一堂, “能源互联网在油田的研究应用”“充电桩建设”等10余个合作项目当场签订,在胜利油田的积极推动下,一个发展联动、成果共享、人才成长的交流平台成功建立。与此同时,油田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企战略。加大勘探开发人才培养力度,不断促进油田提质增效升级;积极推进传统产业升级,通过人才支撑两化融合,加快大数据应用、大平台建设、“互联网+”应用,推进老油田信息化改造、赋予传统产业“新生命”;加强主要能耗系统改造、新能源开发新技术应用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培养,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业态、新模式,真正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充分释放“人才红利” 

今年年初,胜利油田成立滚动评价新区产能、二氧化碳混项驱等7个重点开发工作项目组。项目组组长由中石化集团公司高级专家或油田首席专家担任。他们旨在破解胜利油田目前勘探开发困境,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在近三年内实现效益增油目的,实现高质量发展。 

“人才红利”持续释放将更好地推动胜利油田高质量发展。2017年,胜利油田提出“力争用两到三年的时间,以稳产在2300万吨左右为前提,将对应的盈亏平衡点降至50美元/桶”的战略目标,从根本上实现扭亏脱困。 

实现这一目标,创新驱动是关键。对于企业而言,谁能把人才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谁就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为让培养出的人才发挥出最大价值,胜利油田构建专家作用发挥机制,签订《职位职责和工作目标任务书》,并成立专家委员会,全面参与重大设计、方案等优化论证。通过专家组审核把关,2017年,胜利油田措施增油同比提高18.63万吨,措施经济有效率达到92%,进一步提升了作业质量效益。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胜利油田还建立完善导师制,聘任高层次专家担任“胜利名师”68人,培养“高徒”503人,各类技术骨干12000余人。 

为推进科研与生产的结合,让先进技术在一线“生根落地”,胜利油田持续开展“高级专家论坛”“胜利专家行”,围绕生产中的难点问题、技术瓶颈进行集体会诊,协同攻关,发挥技术服务作用。 

只有技术最终产生效益,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2015年以来,胜利油田积极推进专家创新工作室建设,推动研究形成一批低成本核心技术,推动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见到实实在在的效益。目前,胜利油田已建成6个专家创新工作室。 

胜利油田谢文献首席专家创新工作室三年来共承担、参与局级及以上项目36项,打造形成了无短板长寿命举升、贴堵治理套损井、地面工程管线防腐等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实现年创经济效益8000余万元。 

创新事业呼唤人才创造价值。技能人才的精湛技艺、超强的动手能力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胜利油田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齐鲁首席技师、胜利油田首席技师唐守忠研发的衬套专用取装工具,应用后大幅度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调参作业由3-4人减为2人,耗时缩短了半个小时。在油田的37个注采站推广应用后,年创效益113万元。 

近年来,唐守忠共取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46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6700余万元。 

对于工作在生产一线的技能大师来讲,扎根基层、立足岗位,服务一线生产,解决现实难题。多年来,胜利油田共有500余项创新成果应用在生产现场,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安全系数、缩短了工作时间,进一步提升了员工工作效率和设备时效。 

在积极发展主业的同时,胜利油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胜利特色的“绿色低碳”之路,为“美丽山东”建设添砖加瓦。 

2017年,胜利油田利用多年来在能源领域积累下来的人才、技术优势成立了新能源开发中心,力求在地热、余热、风能、太阳能等多能互补、智慧绿能利用方面实现突破。该中心全年完成7个新能源项目,年节标煤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6万吨。在整个能耗方面,2017年,胜利油田新建节能能力2.03万吨标煤,节能增效2.71亿元。 

去年以来,胜利油田积极倡导人才“动起来”“走出去”,仅2017年,胜利人才服务社会8000多人,充分发挥50多年发展积淀形成的强大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人才优势、品牌优势,用高端技术服务闯市场、创效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倾力打造“最优人才环境” 

人才受到尊重是胜利油田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的结果。近年来,胜利油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成立油田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此外,胜利油田加强对专家的政治引领和吸纳,先后推荐300多名优秀专家代表当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开展党委和组织部门联系专家和优秀人才工作,油田领导、直属单位党委和组工干部共联系各类人才1100余人。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只要激发了人才队伍创新创造的活力,再大的挑战也能从容应对。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胜利油田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政策环境,启动实施了薪酬分配绩效管理体系优化工作,建立统一、规范的晋升管控体系和员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探索建立了领军专家价值量化考评体系,激发领军专家创新创效内生动力。 

除了完善薪酬分配机制,为了能够更好的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胜利油田还搭建了各类人才工作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平台。 

他们畅通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相互转化的通道,拓宽专业技术人才向经营管理人才发展的通道,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为青年人才提供成长平台,连续举办12届“金钥匙”竞赛;定期开展油田科技英才奖评选,对金、银、铜奖人员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5万元。 

3月13日,山东省胜利油田地学开拓基金会第30届刘兴材地学开拓奖颁奖大会举行,45名科技工作者受到表彰,享受属于他们的荣光。截至目前,30届地学开拓奖累计获得奖励的地学工作者达到1377人。 

无独有偶。1月8日,胜利油田对勘探发现成果进行奖励,共发放奖金2920万元,个人最高得奖25万元。奖励体现导向,进一步坚定科技工作者扎根油田科研生产一线的信念,让真正干活的、有突出贡献的员工拿到“真金白银”。 

2017年9月12日,胜利油田表彰了20名“胜利工匠”,激励更多的技能人员成为胜任本职的岗位能手、创新创造的带头人。 

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奖励,胜利油田还注重从各个方面对人才进行关心关怀。坚持在优秀人才中优先推荐全国、中国石化、省市劳模先进,强化荣誉激励;以高层次人才姓名命名重大项目、科研成果或实验室,增强人才荣誉感、成就感;探索适应高层次人才和突出贡献人才个性化需求的“菜单式”福利制度,从职业发展、生活服务、健康支持等方面提供福利保障,油田上下“关心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氛围正日益浓厚。(人才山东)

来源:齐鲁网

人才山东

阅读量:94.2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