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8-08-07 08:50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8月7日讯 新泰市西张庄镇西韩村,利用宗祠建设集体性质的乡村记忆馆,收集村民使用过的老旧物件,用集中陈列的方式展示祖辈生活生产、民风民俗、乡村变迁等内容,使其成为传承乡村文化、承载村民生活变迁的精神家园。
西韩村乡村记忆馆所在的王氏宗祠,是一所古老规整的清式院落,为原道光举人王青藜的故居老宅,院落有正堂三间,东西配房各三间,南屋三间,南屋为王青藜的书房,斋名见山书屋。正堂大殿内高悬匾额“报本堂”,供奉着王氏列宗的神龛排位,墙上挂满了王氏家规和家训。大殿前廊挺立两跟朱漆木柱,大殿左侧立有重修祖庙碑,右侧立《关圣帝君觉世真经》石刻,庭植两株金钱古松,树干弯曲缠绕,别具一格东西配殿前栽有兰花、牡丹,整个宗祠青砖灰瓦巨椽方梁,青石宽厚光滑,是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给人以古朴肃穆,庄严而又处处充满文气的感觉。
西张庄镇西韩庄村村民 王德常说:“这个村成立的时候是从洪武年间成立的,由四位老人他们来了之后,在这个西韩村,原先的西韩村,为什么叫西韩呢,是因为姓韩的住在这里,老人们来了之后,原先的韩氏就迁走了,最终就没人了,就以姓王的为主居住,居住以后就在这儿成立了西韩村发扬光大以后就成立了祠堂,建了祠堂以后,这些家规家训这些东西都是历代的老人,他们根据自己要求自己,又想要求下一代,子子孙孙都按照家、规家训的要求去做事做人。”
东配房设置家风传承堂,展示了该村传承良好家风家训的宣传字画,以文字和照片的形式,讲述了一代又一代祖辈的生活面貌,见证着西韩人的善良纯朴、辛劳积极的精神。西配房为乡愁记忆堂,收集了几十余件传统的乡村农耕用品、用具,将农耕历史、农耕器具、农耕风貌、家居生活等有关农村、农业、农民汇集起来,展示了西韩村的农民生活演变。
西张庄镇西韩庄村村民 王德常说:“成立这个乡愁纪念馆,为了叫咱的下一代,既了解社会的文明,又了解过去的生活有多么艰难,这些老物件儿,像织布机、纺车,领着小孩儿看看他们就很惊奇,现在穿衣服和以前怎么那么不一样,叫他们知道过去生活的不容易,记住这个事儿。”
馆里展示的这些传统字画和老物件,每一件展品都让人感受到淳朴的农村文化,历史与现代的记忆在这个静谧的乡村里得到了完美交融。
西张庄镇西韩村党委委员 王洪伟说:“为了传承王氏家规家训,从76年第一届村委成立,就开始对王氏宗祠进行维护和整修,到了这一届村委,我们在注重宗祠维护的同时,增添了乡村记忆馆,形成现在的规模,让年轻一辈在铭记历史的同时,传承和发扬祖先的良好家风。”
宗族历史和农民生活的演变以乡村记忆馆的形式保留下来,如脚印一般,记录着文明的发展,同时也透露出老一辈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这些老的、传统的物品,不仅是对乡村生活和文化传统的回忆,更能让人忆苦思甜,让年轻一代能够借此了解村情民俗,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
新泰广电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雪 报道
阅读量:133.4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