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8-11-27 14:09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11月27日讯 当传统老手艺邂逅电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在柳编之都临沂市临沭县青云镇,柳编手艺人刘长龙把小小柳编产品,搬到网上,在短短几年就发展成了年销售额200多万元的柳编电商大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刘长龙和他的网店,感受他电商创业的励志故事。
柳枝轻舒、十指穿梭,在临沭县青云镇磨石沟村的柳编大户糜玉银家里,十多位工人正忙着柳编加工。
临沭县青云镇磨石沟村柳编户糜玉银说:“我们这个加工组,每天生产百多个小筐,现在是供不应求,每天下午刘老板就拉走了,一年能收入十多万块钱。”
糜玉银说,柳编能够有现在的好销路,多亏了镇里的一位柳编电商大户,糜玉银所说的刘老板,就是临沭县青云镇白旄西居村的电商大户刘长龙。
临沭县青云镇白旄西居村电商大户刘长龙说:“店铺90%都是卖柳编产品,一年下来能卖一万来单,销售额在二百来万。”
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临沭柳编产业遭遇了寒冬,成千上万的柳编制品积压在仓库。当时开货车的刘长龙却敏锐地发现了做网店的商机。
临沭县青云镇白旄西居村电商大户刘长龙说:“开车给人家拉柳编的,有其他人做得很好,就是说做柳编筐这块儿,在电商方面,也看人家发货很多,也挣着钱了,所以说我就想自己,回老家自己做。”
下定决心的刘长龙很快回乡干了起来,但对电脑技术一窍不通又让他犯了难。
临沭县青云镇白旄西居村电商大户刘长龙说:“一开始不懂怎么开店,传图片啥的,有懂得,他需要来我家叫俺媳妇给裁里布,但是我问他,他又不想给说。”
想要拜师学艺,可师傅却不肯教,刘长龙接着自己家做柳编配套的技术优势,用起了激将法。
临沭县青云镇白旄西居村电商大户刘长龙说:“说你不教我,那我们得出去学习,所以说你们这里布我们就没时间给裁了,所以说你再自己想办法吧,俺得出去学习。没几天,他这里布就没人给裁了,然后他说我教你开店。”
万事开头难,虽然学会了开网店的技术,但刘长龙最销售业务还是一头雾水,网店开始最初俩月,刘长龙一个订单也没有卖出去。面对“颗粒无收”的现状,刘长龙并没有灰心丧气。
临沭县青云镇白旄西居村电商大户刘长龙说:“到了第三个月,就有客户按照他自己家里的尺寸,说你给我定做个筐子,说只要你给我做的好,价格倒是没有什么问题。我就接了,慢慢的订单从一单两单慢慢的多了。”
从定制到批量批发,从年销售额10万到100多万,短短几年刘长龙就打响了柳编电商的名头,也带动村子里十多个年轻人一起开电商。
临沭县青云镇白旄西居柳编电商刘乃超说:“刘长龙是俺们村最早干电商的,看着他挣了钱了俺都跟着他学了去干,一年吧现在也能赚个十来万。”
一家家电商的成功,一个个电商村的兴起,让近年来柳编外贸发展遇到困难的青云镇看到了开辟内销道路的商机。2015年,青云镇投入资金500万元,建成柳编小镇电子商务孵化中心,打造资源共享、一站式服务发展平台,为柳编电商们的发展壮大插上了翅膀。
临沭县青云镇白旄西居村电商大户刘长龙说:“帮助也是很大的,就是说你平时有什么不明白的,老师一讲呢,咱最起码咱自己能明白。你像拍照摄影这一块,还有运营这一块,这边一年我得过来个十来趟吧。”
随着柳编电商大户越来越多,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刘长龙如今又琢磨起了创新发展。
临沭县青云镇白旄西居村电商大户刘长龙说:“因为做柳编的吧越来越多,款式太单一了,没有什么其他新颖的款式,我想把布艺和铁艺放在柳编收纳筐这一块,想多元化的发展,有更好更大的空间。”
临沂台 杨利学 临沭台 孙宝平
阅读量:23.0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