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40年丨舌尖上的“食”代变迁:从吃饱吃好到吃出健康

来源:齐鲁网

2018-12-24 14:16

发表于山东

编者按: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
近日,闪电新闻客户端发起庆祝改革开放40年“我家40年”闪电号聚合短视频征集活动,邀请一起见证山东巨变。今天,刊发“东营广电”闪电号来稿,《我家40年丨舌尖上的“食”代变迁:从吃饱吃好到吃出健康》。

齐鲁网12月24日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经历了粮食从计划着吃到变化着吃,从只求吃饱、吃好到追求吃出健康。市民的餐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饮食的变迁,不只是丰富了我们的味蕾,也折射出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变迁。

下载 (1).png

改革开放40年,人民群众的饮食在品质、就餐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变迁。垦利区市场监管局稽查大队长孙乐春介绍,说起改革开放后我们的饮食变化,我觉得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从1955年首套全国粮票发行开始,听父辈们说那个时候真可谓是“有票走遍天下,无票寸步难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粮店是仅次于电影院的热闹场所,家家都得到粮站排队买粮。那个年代由于食品、物资匮乏,粮食供应紧张,吃不饱是常有的事。串门的时候推开不同的门,每张餐桌上的饭是相似的。

下载.png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农村推广,老百姓自己种的粮食解决了温饱,同时还能种些蔬菜瓜果,在这个时候不饿肚子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细粮成为餐桌上的主角。那时候,下饭店开始成为了一种趋势和时尚,饭店也多了,逢年过节、宴请朋友,都愿意在饭店摆上一桌,“今天我请客”是当时的流行语。
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人们的健康观念不再满足于吃饱吃好,营养和健康成为了饮食的核心。什么食品更健康,食品怎么搭配营养平衡,更多家庭逐渐摒弃了当年“饿怕了”的粗犷型饮食方式,由原来的饱餐型向营养型、健康型转变。吃饭和以前发生了质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足不出户,便可吃到各种国内外新鲜食品。

下载 (2).png

相应的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从2012年至今,为了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市场监管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加强源头把控,把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各环节的监管责任落实到人。采购一辆食品安全快检车,在一些重大活动保障或者节日市场我们都会进行食品快检。到了2015年随着新《食品安全法》实施,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越来越严,越来越重。市场监管局增加了食品监督抽检批次,从2015年400批到2018年接近2000批次,基本对全区的食品消费场所实现了全覆盖,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7%以上。

下载 (3).png

十九大以来,我们创建了放心肉菜超市、标准化农贸市场以及食安山东示范一条街,同时增加了12个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开展食品专项整治等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让老百姓吃的放心、安心。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市民餐桌上饭菜的种类也从单一到丰富,从吃饱吃好到追求营养健康,舌尖上饮食的变迁反映出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折射出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变迁,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征集海报.jpg


来源:齐鲁网
文章为创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东营广电

作者:朱立强 马骋原 编辑:刘稳稳

阅读量:79.5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