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首次!首张月球背面图片来啦!(附视频和图片)

来源:青春山东

2019-01-03 13:49

发表于山东

青春山东

有态度  有意思  有温度

一个为青年发声的平台

来源:微信公众号“青春山东”(ID:sdgqt2014)综合整理自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央视新闻、星球研究所等。

祝贺!

中国成功实现人类探测器

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今天上午10点26分,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预选着陆区

(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

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

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

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50年前,第一个看到月球背面的

美国宇航员威廉·安德斯说:

“背面看起来像我在孩提时玩过一段时间的沙堆,它们全都被翻起来,没有边界,只是一些碰撞痕和坑洞。”

经过几十年的人类探月历程,

嫦娥四号成为首个登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了!

以后它面对的,

会是无限的星空了!


100秒视频告诉你:嫦娥四号是如何探月的↓

从2018年12月8日到2019年的1月3日,

嫦娥四号经过26天的长途旅行,

其中更包括了10多天的绕月飞行,

嫦娥四号终于在月球背面着陆。

一路加速、变道、刹车,

嫦娥四号这段奔向月球背面的路,

并不好走。


从12月8日2时23分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启程,嫦娥四号要经过4个阶段才能抵达月球,即发射入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近月制动进入环月飞行轨道、环月降轨着落月球背面。航天器能否顺利抵达目的地,除去硬件上的支撑,最重要的就是依赖于其精确的轨道设计——这不是一个“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故事,而是一个“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路径。


嫦娥四号是如何去到月球背面的?


1次轨道修正就达到目标


在长征三号乙改进型运载火箭提供的保姆式保障之后,嫦娥四号开始了一段独自旅行,进入登月的第二个阶段,在地月转移轨道上精确飞行。按照原计划,嫦娥四号在近月制动前,要实施3次轨道中途修正,结果只在12月9日进行了1次轨道修正,就达到预期目标。

    

地月转移轨道,是指从它不断加速、脱离地球引力、飞向月球开始,到被月球引力捕获、近月制动为止的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经过轨道设计专家精心计算,能让嫦娥四号从地球到月球消耗的能量最小,从而延长工作寿命。

    

长征火箭的入轨精度较高,实际上为嫦娥四号节省了用来修正轨道的燃料,间接提高了嫦娥四号的寿命以及应对其他可能意外时的燃料冗余。航天器在进行轨道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太空中各个天体对其轨道的影响,而嫦娥四号的飞行轨道,影响最强烈的天体就是地球、月球以及太阳。

    

关键“刹车”,实施月球背面软着陆


嫦娥要在茫茫太空中进行轨道修并非易事——首先就她要确定自己是否跑偏了。嫦娥四号通常采用测星的方式来给自己定位——测星仪存储了上千个恒星的坐标,嫦娥四号利用测星仪,在浩瀚的太空中通过比对恒星的坐标数据,就能确定自己的方位。


保证了地月转移轨道的精确飞行后,嫦娥四号就进入近月制动段,在地月转移轨道高速飞行的航天器减缓速度,完成“太空刹车减速”,建立正常姿态,被月球的引力所吸引。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这一脚“刹车”的力度,力度过大,嫦娥四号将会与月球撞个满怀;力度太小,嫦娥四号将被月球的引力弹弓弹射到深空,无法回头。而这一步实际上也是一次变轨行动,其原理跟前面的精确入轨、轨道修正是一样的,关系到嫦娥四号能否最终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12月12日下午,嫦娥四号探测器到达月球附近,顺利完成“太空刹车”,被月球捕获,进入近月点约100公里的环月轨道,近月制动获得圆满成功。


既然路那么难走,那为何还要去呢?

 

嫦娥落月,将带着世界的瞩目,拉开人类首次探月背面的大幕。月球背面到底是啥样,嫦娥四号将第一次身临其境触摸它。



古人观月,并非完全看不到月球背面。月球存在着“天秤动”,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因此,至少有10%至20%的月球背面的边缘地带可以从地球上看到,比如一个跨越1000千米的撞击盆地东海。


专家介绍,月球背面这张“面孔”并不漂亮,是一张“麻子脸”,陨石坑数量比月球正面要多得多。

    

月球背面还是个“厚脸皮”,月壳从整体来讲比正面要厚。科学家们研究认为,由于月球背面的月壳很厚,熔岩无法溢出,而正面月壳很薄,熔岩很容易破缝流淌在表面,所以背面比正面“白皙”。

   

由于迄今为止还没有宇航员或月球车登上月球的背面,人们对它的详细情况除了借助照片判断,其他知之不多。嫦娥四号探测器,将为人类逐步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迈出关键一步,值得拭目以待。


猜 你 喜 欢

欢 迎 关 注

编辑 | 王冰玉

关注 | 青春山东 (ID:sdgqt2014)

来源:青春山东
文章为创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青春山东

阅读量:25.7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