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9-04-23 09:01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4月23日讯 糖瓜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压成扁圆形就叫“糖瓜”,模样的确长得很像南瓜。
“高村的火烧脉田的糖,文登的包子不用尝”,这是在文登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这“糖”指的就是脉田的糖瓜。
文登区高村镇脉田村的糖瓜酥脆香甜、别具风味,其生产工艺已有200多年历史,不仅远近闻名,而且还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年一到冬闲时节,村里人便开始制作糖瓜,这期间,他们一天也不能休息,就连大年三十也要做糖瓜。
脉田糖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原所宝说:“传说糖瓜起源于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和庞涓的老师出的一道考题,要求二人用五谷杂粮制作一种‘浆上来,水上去’也就是能从液态化为固态,再化为液态的食品。最后孙膑研究了麦芽糖糖瓜,庞涓研究了豆腐。豆腐“浆上来”不能“水上去”,糖瓜能“浆上来,水上去”,还能回到原形。”
原所宝的作坊里加上他一共有七个人,一人烧火,三个人在室内工作,还有三个人在室外忙活。原所宝介绍说,做糖瓜可是个力气活,想在一晚上把糖瓜都做出来,需要大家伙的紧密配合,至少也要七个人,素有“七忙八不闲,九个伙计不挣钱”的说法。
目前,脉田村只剩下三户糖瓜作坊,其制作工艺仍是家庭作坊式的。
虽然脉田糖瓜已经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它的传承还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民间的传统技艺和历史文化遗产,使其得到更好的发掘和继承。
文登台 张建军
阅读量:40.3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