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水龙洞 游山水美景 看古村新貌

来源:章丘广播电视台

2019-05-08 17:51

发表于山东

  水龙洞村属于济南市章丘区文祖街道,距离明水城区约20公里,位于章莱公路(S242)东侧,乡村公路“三赵线”穿村而过。

  水龙洞村四面环山,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村人有《水龙洞八景》诗一首:“堂槐日照夕阳红,莺鸽崖下燕纷鸣,对坐南山松林晚,水月龙照又一明。清泉高挂九峪中,立石山下翘玲珑,石人幽悬高千丈, 葫芦峪里隐飞龙。”

  水龙洞村内的民居,大多为石墙红瓦。

  古老的石街石巷极具山村特色。

  村内最吸引人的是为数众多、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卧龙池碑、玉皇阁(三教阁)、护林告示碑群、观音殿、石狮子等历史遗迹被列为章丘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村子中部的“卧龙池碑”立于大清同治九年(1870)。

  碑的对面就是卧龙池,呈半圆勺头状,过去是重要的吃水源,现在已长满了绿色的水藻。

  卧龙池往北不远是一个古朴的石阁。阁上南面刻“玉皇阁”,北面刻“三教阁”。 阁下门洞东西两边各镶一石碣。东边石碣为清咸丰八年(1858)《创建“玉皇”、“三教”阁记碑》。

  石阁往北不远有护林告示碑等五通石碑。分别是大清乾隆四十七年和大清道光十二年的《重修十一圣堂碑记》,大清同治十二年的《重修藏龙池碑记》,大清宣统二年的《护林告示碑》,中华民国十年的《护龙池及庙地告示碑》等。

  石碑北面的观音殿,被村里人称为大庙。原来的观音殿年久失修。去年村民们自发集资重修了观音殿。

  自观音殿向北路边有孤立的一通石碑和一尊石狮。石碑风化严重,字迹模糊,隐约看出“大清万古,乾隆三十年”字样。

  在村北头有关帝庙,村民们称之为关爷庙,看上去应该是近几年重修的。

  水龙洞村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石人石马。位于村西海拔550米的立石山顶。巍巍矗立的三块巨石,其一如马状,其二如人状,俗称“石人石马”。石人石马立身山顶石崖,形象逼真,浑然天成,让人叹为观止。

  石人石马与位于半山腰的巨大石柱被合称为“水龙洞三件宝”。

  传说远古时期,人文之祖黄帝和九黎战神蚩尤在此激战,最后蚩尤战败,蚩尤和他的战马化成了石人石马,他手中的武器宝剑飞入山涧变成了石柱。

  在立石山的石人石马峰下,有一山洞,阔约十余米,深约五六米,名曰立山石室,传说为古代仙人聚会之所。

  石室门外有立于嘉靖十九年的“修立山石室记”石碑。据石碑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有邑庶士冯皋,投入空门,募化资财,创修立山石室。石碑旁边还有一直径约三四十厘米的圆形石洞,传说为居住洞内的修行之人捣米之用。

  村南的鹦哥崖,悬崖壁立,险峻异常。据说崖壁上曾经有一个巨大的铁环,传说是古代栓系船缆的地方。

  水龙洞域内山势雄奇,悬崖绝壁很多,蔚为壮观。

  一条小河自东向西、向南从村中蜿蜒穿过。

  月亮湾象一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村子东头。

  在村西有一条坡陡谷深的山谷,名叫水葫芦峪。在水葫芦峪陡峭的悬崖下有一个小山洞,村里人称之为龙洞,是水龙洞村名的起源之所。据《章丘市地名志》记载:明永乐元年(1403),冯、齐二姓迁此定居。因村西山涧有一长年流水不竭的小洞,认为是龙王所赐。故取村名水龙洞。

  村北有一条极长的山谷,一直通往高家围子。

  高家围子属于三德范村,建于清同治六年,是一处用于躲避战乱的古山寨。山寨内有石屋二十余间,有蓄水池一个。长约200余米的围子墙保存完好。高耸的寨门屹立在山顶,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自高家围子至石人石马一线,山势起伏延绵,风光秀丽,是户外驴友们经常穿越的一条经典线路。

  高家围子东南侧的山坡上,一台挖掘机正在施工。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往日的荒坡露出了一片片梯田的雏形。

  这是水龙洞村正在进行的土地整理工程。

  水龙洞村抓住土地整理政策的难得机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基础设施。

  新开发耕地50多亩。新开发出的层层梯田围绕着山坡,就像给往日的荒坡穿上了百褶裙装。

  配套修建的蓄水池能有效解决老百姓种地用水问题。

  规划开工了总长度达7公里的9条生产路。原来的羊肠小道将拓宽成3米宽的水泥路。

  新垒的路基就像一条条长龙蜿蜒深入到山谷深处。今后农民种地就不用靠肩挑人抗了。

  说起土地整理项目,村里的郑应禄书记深有感触。生产路的拓宽需要占用农户的耕地,还要砍掉一些农户的花椒树,一棵盛果期的花椒树一年就能收入一千多元,村民们确实心疼。为了做通村民的工作,郑书记天天用高音喇叭宣讲土地整理的好处,挨家挨户上门去做思想工作,对思想不通村民说,占了你的地用我的地来补偿,砍了你的花椒树,你就要我家的花椒树。无私的热心和诚心感动了一户户村民。土地整理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去年,村里还充分利用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发动村民集资2万多元,争取上级奖补资金20多万元,顺利实施了机井整修工程。

  将多年抽不出水的老机井进行了整修扩建,达到了每小时20立方的供水能力。让全村1700多村民家家户户都吃上了清洁放心的深层地下水,结束了村民用水靠老天、吃水靠邻村的日子。

  郑书记还带领村干部,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清理了阻碍车辆通行的树木、垃圾堆等障碍,顺利开通了每天5班的乡村公交车,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

  为了创建美丽乡村,郑书记带头清理三大堆,改善老百姓居住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共清运垃圾260多车。

  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室、党群服务中心、学校、文体广场设施齐全。

  背街小巷干净整洁,村民生活安居乐业。

  淳朴善良、吃苦耐劳的村民,把土地作为自己的根本,精心耕种着每一块土地。

  水龙洞村的花椒特别有名,具有颜色鲜艳、皮厚味香的独特品质。村里家家户户都种花椒,形成了一套熟练的修剪、施肥、管理、采摘技术。每到花椒成熟季节,远近客商都慕名来水龙洞收购花椒。

  水龙洞的小米也具有颗粒饱满、色泽金黄、汤浓味香的优质特色。花椒和小米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每年光花椒收入就达到300多万元。

  村头,还有农业学大寨时期修建的引水渡槽,巍然矗立,雄伟壮观。让人想起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水龙洞人艰苦奋斗,只求奉献,不讲回报,一心一意搞生产的奋斗历史。也让人相信,有水龙洞党支部一心为民干实事的精神,水龙洞人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领导说了

  你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5毛!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让更多人获取需要的咨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获取更多本地资讯

来源:章丘广播电视台
文章为创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无线章丘

阅读量:11.6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