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网传莫言励志鸡汤,被莫言diss:这是我…我写的???

来源:齐鲁网

2017-10-28 17:36

发表于山东

你知道自己这些年喝过多少假鸡汤吗?

莫言老师就在微博被一条假鸡汤炸出了真身……


事情是这样的……


一位“自媒体”博主发了一首莫言的长诗,结果莫言老师一头雾水地转发称:这是我……我写的???



网友见状,纷纷把各自从网上看到的来自莫言老师的“传说之作”拿来,简直令人乍舌。



莫言老师哭笑不得地接连否认

小编发现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辟谣了...



网友们连连欢呼

莫言老师亲自出面真是大快人心

假鸡汤终于撞上枪口了



同时

也有人心疼起其他

常常被冠以“鸡汤专业户”的前辈们

比如鲁迅老师...



更可怕的是

在鸡汤文过于泛滥后

网上甚至出现了一些故意恶搞名人来反鸡汤的言论



这些读起来朗朗上口还颇具煽动力的话

轻而易举地上演了一出出文坛大戏



奉劝各位靠鸡汤卖人设的朋友们

忽悠人的把戏适可而止吧

有时间多读点书不好吗


莫言老师曾经说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否认.jpg)


这些年你喝了多少假“鸡汤”?

 

名人“躺枪”


莫言


也许从微信火热的那一天开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家莫言就立刻化身为心灵鸡汤高手了。


  


【假“鸡汤”】“你羡慕我的自由,我羡慕你的约束;

你羡慕我的车,我羡慕你的房……我们都是远视眼,总是活在对别人的仰视里;或许,我们都是近视眼,往往忽略了身边的幸福……”

“烟恋上了手指,手指却把香烟给了嘴唇,香烟亲吻着嘴唇,内心却给了肺……”这些署名莫言的鸡汤文是不是很熟悉?



不少人更是因为标题上注着“莫言”俩字,才果断地点了进去,并在几秒钟内迅速转发。

  

关于这些流传甚广的文字,莫言自己从未见过,莫言的女儿管笑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父亲正在创作,不上网,也没有微信。


 “我父亲说,‘这些流传甚广的名言警句都非我所作,我向作者的才华表示敬意’。”


陈丹青


  


【假“鸡汤”】怀着学习美国先进科技报效祖国的豪情,我翻山越岭来到了这个‘强大’的国度,可是结果让我大失所望!”


《大家别去美国!一个愚蠢而落后的国家》一文曾在各大论坛、微博频频露面,如今也成为微信大热门,在微信上署名为“陈丹青”。



正在纽约的陈丹青通过电子邮件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回应得很干脆,“这当然不是我写的。我没有接受过稿约呀,平时也不写文章,更不会上网。”陈丹青说,很多有关他的微信内容,都是别人根据他曾经说过的只言片语进行发挥,又添了作者自己的话,但最后并非他所言。


白岩松


  白岩松也站出来打过假。


【假“鸡汤”】“我的世界没有你,很久了”那类酸文,


“有时候,突然找不到自己,把自己丢了”那类抒情体,白岩松鉴定过后也称,。


白岩松说,“我从来没说过,我没那么小资”;“我没那么文艺青年”


那些打着名人旗号的微信,还更愿意拿故去的人做文章,但仿效水平之低劣,具备一定文学素养的人,一览便会了然。


林徽因


  

“林徽因的经典摘录,总有一句是说给你听的”“林徽因的爱情谏言,总有一句温暖你”“关于一代才女林徽因的39段文字”……从这些微信中摘录一二呈现给大家


【假鸡汤】比如,“等待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是幸福。在阳光下和喜欢的人一起筑梦,是幸福。”“渴望占有愈多而愈脆弱。”“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


林徽因研究专家陈学勇介绍,林徽因写诗歌七八十首、小说六篇、散文十几篇,还有一部未完成剧本《梅真同他们》,文字总量大约五六十万字。“我从未见过微信上的这些文字出现在文集中的任何一个地方。这些摘录、语录全都是无稽之谈。”



 

“认真统计的话,爱情主题只占林徽因诗篇的少数,写风物、时光、生死的笔墨格外多。”陈学勇说,林徽因的“文学票友”身份,使她不矫情、不浮躁、不粗疏、不勉强,创作出了一些精美之作,“林徽因诗歌除了玲珑、晶莹、雅致外,还有屹然、超越诸多女诗人的巾帼之处。”而那些低劣之作显然令故人蒙羞。

 

这些被大量转发的伪心灵鸡汤到底是如何炮制出来的?


大致看来,一类是从名人只言片语中“煲”出来的鸡汤。


“朋友们会问,你平时都在家干嘛?我说,什么都没干,发呆呢……”这篇550字的短文叫《发呆的美好》,署名“陈道明”,被多个微信公众号推送。


追踪这篇文章的来龙去脉,会发现它被创作出来已有5年。

其最早刊登在2010年第九期《时尚先生》上,是记者采访稿,名为《闲话》。2010年第22期,《意林》杂志截取《闲话》中很小的一部分,取名“发呆的美好”,署名“陈道明”,从此,“发呆文”迅速蹿红。



  

来自清华大学的焦晓洁说:“心灵鸡汤的存在是一些公众号的营销策略,他们懂得怎样打动用户,圈住粉丝。


即使是一些非情感类的公众号,也会在推送中夹杂着鸡汤。”如果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推送、转发心灵鸡汤最积极的往往是一些房地产公司、美容院等。


 

 脑袋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让自己的脑袋,变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句话,用在不加怀疑、全心全意接受“伪名人心灵鸡汤”的群体身上,应该还算合适。

  

尤其是在一些急于走向成功的人群中,他们尊崇名人,认为名人的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举动,都具有不可辩驳的引导力量。


知乎网友“小人物”说,“我爸的微信朋友圈全是这类鸡汤文,他偶尔还会直接转发给我。”而出版社编辑张小天也说道,妈妈每天都是各种心灵鸡汤的狂轰滥炸,“她常常质问我:看没看,怎么不回我?这都是人生大道理啊,看看人家是怎么成功的。”



面对伪心灵鸡汤的大肆泛滥,一些反鸡汤的声音开始多了起来。


与此同时,有人发出“请尊重别人那颗在你看来低端的心灵”的呼吁,他们的意思是,你可以不喝鸡汤,但不能一味贬斥喝鸡汤的人。


网友“小人物”说,其实像他父亲那辈人,只是试图在一个逐渐不需要甚至早已遗忘了他们的时代,以一种在他们看来无比新鲜的方式,跟与他们有着类似背景、类似文化层次的人交流,找到认同和共鸣,找到属于他们的感动,甚至是找到自己罢了。


还有网友从整体平衡的角度,为鸡汤文找到了一个出路。


知乎网友“子易”认为,其实人们从来都不排斥真正的心灵鸡汤,只是由于大众化口味、励志化包装、快餐式阅读,大量的心灵鸡汤被粗制滥造了出来。



“我们讨厌的只是那种不负责任、经不起推敲、由大量说理性和认知性文字垒砌起来的假鸡汤。”


综合 人民网 头条江西 新华网江西频道

本文编辑:王雪燕

 别让脑袋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来源:齐鲁网

齐鲁网

阅读量:6.3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