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时评评《问政山东》:搭建媒体问政平台,履行舆论监督职责

来源:广电时评

2019-08-14 22:24

发表于山东

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问政节目《问政山东》积极搭建媒体问政平台,有效推动问题整改落实,为百姓解难题,为政府树形象,展现了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发挥了媒体舆论监督的职责与使命。

“我对厅长和局长打击黑车的承诺表示谨慎赞同和谨慎乐观”“为什么公立的幼儿园那么少,而且分配不均衡?为什么私立的幼儿园那么贵,收费是公立的几倍?咱们到底敢不敢管,能不能管,会不会管,有没有权力管”……这些“辣”味十足的提问和评论,来自《问政山东》的电视直播现场。面对问题,被问政领导表示“很内疚”“很痛心”“很愤怒”。有些厅局领导被问“红了脸”,也有些地市负责人被“问哑”。虽然“出了汗”,但党员干部的态度诚恳,在节目中,常常听到“马上就办”“明天到现场处理”,甚至是“完不成,我辞职”的答复。节目播出后,政府职能部门连夜整改已成“标配”,群众看到了解决问题的真招实效,切实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今年3月以来,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融媒体问政节目《问政山东》,在山东公共频道、山东卫视晚间黄金时间段播出。节目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职责,积极搭建融媒体问政平台,以问题为导向,回应群众关切,督促职能部门直面问题、即知即改、履职尽责。

搭建问政平台,开展舆论监督

《问政山东》以主持人现场问答为主线,通过群众互动提问、连线督办、被问政者解读、问政代表质询、观察员点评等多种形式,在政府与群众之间搭建沟通桥梁。

节目深入基层,注重选取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备受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多渠道搜集问政线索,邀请督导员、问政代表现场问政。节目有理有据质询,曝光弄虚作假、围观不作为、敷衍搪塞、懒政怠政等不良现象,让被问政者红脸、出汗,帮助其最终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节目还注重从被问政者、问政代表、特约专家等不同角度,对各类问题的症结深入探讨,公开向群众解疑释惑。

如6月20日节目中,有群众向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进行了答复,将山东省出台的扶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进行了全面介绍。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等组成的问政代表对厅长的回复现场表态,督促相关部门狠抓落实。山东省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作为特约观察员对此作了专业解读,并提出合理建议。

7月4日节目中,群众通过热线电话咨询“什么时候可以申报报废汽车资质认定证书”,山东省商务厅厅长从政策出台、资质认证等方面给予解释,连线群众表示“非常满意”。

节目自开播以来,先后曝光包括化工围城、肉菜追溯体系不健全、幼儿园入园难、非法采矿、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医保报销滞后等60多个大类130多项问题,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与好评。

落实督促整改,回看问政效果

问政的目的在于推动切实解决问题。《问政山东》节目中,不仅呈现问政、质询过程,还对所曝光的各类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加以持续关注,狠抓整改落实的过程并予以跟踪和回看,及时反馈整改效果,呈现问政成果,推动树立党员干部“立说立行,务实为民”的新形象。

如节目每十期推出一期“回头看”特别节目,对落实整改情况公开向群众发布。6月13日播出一期“回头看”特别节目,山东省教育厅、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民政厅的4位厅长再次接受直播问政,对曝光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对相关政策进行讲解,对如何改进工作,避免类似问题作出承诺。针对4月11日节目曝光的山东省内非法采矿整治情况,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做了整改汇报“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排查开采矿点4122个,立案查处565件,关闭取缔408个,对非法开采者刑事拘留86人”。紧接着,节目又播放了一条调查短片,记者暗访发现在济宁市仍旧存在非法采砂点。对此,这位厅长承诺,如果地方政府不解决,自己一定出马解决问题。

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近期节目中,问政回看已成为常态,每期节目开头都会通过视频短片,将上期或近期节目曝光问题的整改情况。如7月11日节目一开始就报道了被问政的山东省商务厅立即召开整改会议,派出三个督导组奔赴日照、烟台等7个城市,对节目曝光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督办落实,建立长效机制等。 

值得一提的是,《问政山东》充分利用多元传播渠道,扩大节目的参与度与影响力。节目除在山东卫视、山东公共频道直播外,每期节目还在齐鲁网、闪电新闻、央视新闻+等近20家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观众可以通过闪电新闻客户端、新浪微博、热线电话等多种方式提供问题线索、参与留言互动、提出意见建议,融媒体传播进一步增强了问政实效和节目影响力。

·End·

作者:赵贤 

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


来源:广电时评

资讯24小时

阅读量:54.1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