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八”“外八”不用怕,我们一起矫正它!

来源:山东文艺广播

2019-08-23 12:39

发表于山东

  近来,有些家长咨询我们,为什么孩子走路的时候怎么脚尖总往里或往外,长大后怎么办呀?

  为此,《名医堂》邀请到山东省假肢矫形康复中心门诊医师白云,做客直播间,为大家详细解答了儿童下肢力线异常的矫形器治疗之下肢内旋(内八字)与下肢外旋(外八字)的相关问题。

  一、正常的行走步态是什么样的?

  行走时,足的长轴和步伐前进方向有个夹角,称为足的前进角,通常情况下呈轻度的外旋,外旋角度约在5度到10度之间。如图:

  二、什么是内八字与外八字?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到:

  1、内八字:走路时脚尖向内,即右脚向左侧偏,左脚向右侧偏交替前进。2、外八字:走路时脚尖向外,即右脚向右侧偏,左脚向左侧偏交替前进。

  特别说明:通常情况下,双足向内或向外偏移的角度基本一致,但也可见到一侧足向内或外偏移角度明显大于对侧或仅见单侧足向内或偏移。

  三、引起内八字或外八字的原因有哪些?

  1、生理性:

  1)、学步儿童内八字足最常见的病因是胫骨内旋,4岁以上的儿童胫骨内旋通常已经逐步改善,此时最常见的病因是股骨内旋。

  新生而出生时胫骨为内旋状态,随着骨骼的发育,胫骨逐渐向外旋转,到7岁的时候由5度左右的内旋为变文10度左右的外旋位。因此,普通人七岁以后,正常的步态为轻度的外八字。

  ①、先天遗传因素:父母一方或双方若为内、外八字,孩子更易出现这种表现。

  ②、腿部及踝关节力量不足:此类形况的患儿,在快走或跑步等对腿部及踝关节力量要求更大的情况下,内、外八字更为明显。

  2)、生理性内八字的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得到改善,且不会导致疼痛,一般很少伴有功能障碍,也不会影响步态的发展和稳定。 (部分患儿因下肢内旋角度过大,行走尤其是奔跑时,双足足尖相碰,导致摔倒。)

  2、有病理基础:

  1)、佝偻病

  2)、神经肌肉疾病-如脑瘫

  3)、髋关节发育不良或髋关节脱位,单侧或双侧下肢外旋,呈鸭步(行走时挺腰凸肚,双足撇开,臀部摇摆。)。

  4)、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5)、臀肌挛缩。

  6)、其他疾病如膝内翻、膝外翻、平足等下肢力线异常的疾病,会导致或伴内八字或外八字情况出现。

  3、宫内因素:婴儿的髋关节和大腿由于宫内姿势性原因,出生时会出现外旋肌软组织的挛缩,通常在出生后的1-2年内会得到缓解,所以婴幼儿初次站立和行走时,多呈外八字步态。

  4、生活习惯

  1)、跪坐(W型坐姿):长期单侧或双侧的W型坐姿,易加重股骨中远段的内旋,增加近端股骨颈前倾角,导致内八字步态。

  2)、婴幼儿过早的站立和行走,下肢肌肉及关节力量薄弱,站立和行走时产生的压力,容易使双侧髋关节出现外展的情况,而形成八字脚。

  3)、长期从事某些运动或锻炼,如芭蕾舞、足球等,下肢长期处于内、外八字状态,而形成了习惯。

  四、不同类型内、外八字的矫形器治疗

  1、前足内收(跖骨内收):主要见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患儿,根据患儿的严重程度,若需要手术、石膏固定的,则在手术、石膏固定之后使用丹尼斯布朗支具、踝足矫形器进行矫正;无需手术、石膏固定,则可直接使用丹尼斯布朗支具、踝足矫形器进行矫正。

  2、胫骨、股骨扭转:无病理基础的,通常可使用扭转矫形器进行矫正,若患儿伴有足内翻或足外翻,需在使用扭转矫形器的基础上,配合使用矫形鞋垫。

  3、脑瘫:内、外八字只作为脑瘫患儿其中的一个症状出现,根据患儿其他的肢体畸形以及功能障碍,通常需要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膝踝足矫形器或踝足矫形器进行矫正。

  4、其他情况:根据患儿具体的症状,选择合适的矫形器。

  专家介绍

  白云,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就职于山东省假肢矫形康复中心门诊,从事假肢及矫形器临床工作13年。具有较为丰富的假肢与矫形器相关诊断、设计及效果评估等工作经验

  欢迎通过“山东文艺广播”微信公众号右下角的

  “视频直播”收听、收看我们的精彩内容。

  全省各地 调频

  济南 FM97.5 102.6

  青岛 FM99.1

  东营 FM89.3

  威海 FM103.8

  烟台 FM107.6

  德州 FM100.2

  淄博、滨州 FM90.1

  临沂、枣庄 FM92.8

  潍坊、日照 FM88.4

  泰安、济宁、聊城、菏泽 FM102.6

来源:山东文艺广播

山东文艺广播

阅读量:239.3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