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为群众着想,泰安这个村庄土地征迁创出“山口经验”

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2020-05-07 12:37

发表于山东

土地征迁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工作难度大、利益纠纷多、涉及面广,拆迁往往成为基层城建工作的“老大难”。

近年来,泰安岱岳区山口镇敢于向困难亮剑,强化“有解”思维,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有效破解拆迁难题,形成一套实用、高效、快速的土地征迁“山口经验”。

该镇按照“党委书记负责抓总,牵头领导抓具体”的工作原则,制定了“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整合镇村精干力量,发挥1+1大于2的集群效应。各项目小组工作同时进行,相互竞争,互帮互助,倒排工期,压茬推进,不让一个项目掉队,全力推进土地征迁任务,保证项目顺利进行。抽调人员,同时成立多个征迁小组,同时开工,共同进行。

拆迁干部全天盯靠在项目现场,发扬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一切为了山口发展的“山口精神”,干在现场、吃在现场,高水平、高质量圆满完成多个拆迁任务。

在土地征迁工作中遇到拆迁困难户,山口镇通常组织镇机关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村“两委”干部、小组长,有威望的村民,已同意拆迁的邻居对其做思想工作。曾有一户苗木种植户,在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拆迁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拆迁的相关补偿规定后,对方还是不同意拆迁。拆迁工作领导小组一班人亲自入户了解情况,来到老百姓家里,就像聊家长一样,询问对方的想法。通过领导小组耐心细致地答复对方的每一个疑问,最终打消了拆迁户的疑虑,第二天工作顺利进行。

同时,该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村“两委”带头拆、党员率先拆、联系户主动拆的方式,实现承诺拆、带头拆和参与拆的良好形势和氛围,保障了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拆迁过程处处体现人文关怀,时刻为群众着想。夹河村两位贫困老人,因年事过高,拆迁后租房困难,镇党委了解到其困难后,通过协调协商,让两位老人住进了敬老院,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问题。在大兰窝村的拆迁工作中,通过与村民座谈交流,在充分考虑群众诉求之后,完善回迁政策,在市标准回迁180平方住房的基础上,镇党委政府提出每一户同层安置105平方、75平方两套住房,解决了群众后续的生活、养老问题。

拆迁中遇到的多年遗留问题,如宅基地家族内部纠纷问题,利益各方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严重影响拆迁进度。镇党委政府组织专班盯靠解决处理,能协调的协调,协调不了的,帮助各方咨询律师,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本着“先拆后判”的原则,在征得纠纷各方同意、签订合同的同时,先对争议宅基地进行拆除,待法院宣判后再进行利益分配,最终达到各方满意。

征迁工作中,“拆”是一方面,“迁”是另一方面,土地征迁过程中群众最担心的还是回迁问题。山口镇党委政府秉承“拆、迁同抓”的原则,在宅基地拆除的同时,成立手续办理工作小组,专门对上协调,办理相关手续,积极审批回迁用地,实现尽快招标动工。在夹河村的征迁过程中,用极短的时间完成了回迁楼选址、回迁设计、放线开工,让群众看到了希望,吃了“定心丸”,也为其他准备拆迁的村民坚定了信心。

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钉子户”得利。“先礼后法”,坚决拔除“钉子户”。在拆迁工作中,山口镇始终坚持一个政策,一个标准,统一制定征迁安置方案,统一赔偿标准,不擅自提高或降低赔付,不乱开口子,不因“闹”而退步。

针对“钉子户”,山口镇党委政府专门制定“三步工作法”。深入拆迁一线,了解“钉子户”诉求,在合规合法的基础上,反复多次做思想工作;发动亲朋好友帮忙做工作劝说;聘请专业律师,从法律层面协调,做到“边打边谈”“以法促谈”,最终让“钉子户”心服口服,依法依规成功拆迁。

贴心服务,免除群众后顾之忧。各村成立由村志愿者、党员组成的搬迁服务队,为拆迁户免费提供搬家服务。在济泰高速山口段征迁过程中,涉及10家园林种植大户,苗木、景观树面临无处可搬的困境。山口镇党委政府在了解情况后,积极协调用地问题,将位于山口镇赵石汶村已闲置的泰山苗木大市场300多亩地,作为苗木移栽地。不仅解决了苗木搬迁问题,避免了群众损失,同时也盘活了泰山苗木大市场,实现了双赢。在近期的拆迁工作中,当地苗木种植户较多,山口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多方资源,畅通苗木销售渠道,帮助种植户销售苗木,获得了群众支持。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姜言明 曹儒峰 通讯员 宋洪波 报道)

责任编辑: 李强 签审: 王菁华

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资讯24小时

阅读量:77.1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