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闪电新闻
2020-09-24 10:38
发表于山东
点击「山东典型发布」快速关注
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总工会、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播电视台主办,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资讯中心承办的《齐鲁最美人物发布厅——齐鲁最美职工》发布仪式9月22日晚举行。
☝点击观看《杨庆山:奋战贫瘠盐碱滩17年,誓把滩涂变绿洲》
奋战在贫瘠的盐碱滩17个年头,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寿光盐碱地造林试验站副站长杨庆山当选。
扎根一线的80后最美身影活跃在山东的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今年40岁的杨庆山,自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奋战在贫瘠的盐碱滩上,至今已有17个年头。
水是苦的 风中有沙
“到处都是白花花的碱”
时光转回到2003年,学习林业专业的杨庆山毕业后,毅然决然选择来到寿光盐碱地造林试验站,向盐碱地改良利用这一世界性难题发起了挑战。尽管做足了心理准备,然而初到那里,他还是被眼前的闭塞荒凉吓住了。“海边的风都有带着沙子,吹得人都睁不开眼。这一天下来身上是土,耳朵眼里,鼻子嘴里全是土。”
面对这番景象,杨庆山的同事表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荒凉的盐碱地,“到处都是白花花的碱”。那时候试验站的水都很苦,“就跟肥皂水似的,有点粘稠”。
退缩、逃离不是杨庆山的选择,反而他心中的梦想更加坚定了,就是这份执着让他坚持了下来,发誓一定要把这片荒凉的盐碱滩变成绿水青山。“学了林业就用于林,周围的盐碱地荒凉的地方很多,我们将来可干的事情很多。”杨庆山说。
亲口尝沟里的水是否可用
跑遍高山荒原培育新品种
条件落后,仪器设备匮乏,辨别土地的盐碱含量,培育抗盐碱植物,一个个难题接踵而来。杨庆山回忆,当时没有检测设备,只能靠尝水来判定沟里的水可不可以用,老百姓认为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坚持下来也就成为了经验。
就这样低下头、弯下腰、肯流汗,这位盐碱滩拓荒人攻坚克难,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17年来,为了采集耐盐碱种苗,杨庆山还跑遍了全国各地的高山深涧、沙漠荒原。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如今的这片盐碱滩已经变身为千亩生态林,当地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他参与培育的一系列林木新品种,也已覆盖全国14个省份,累计推广百万亩。
未来,杨庆山致力于争取选出更多耐盐植物良种,用新技术把盐碱地改良利用好,为祖国增绿添彩。
来源:闪电新闻
阅读量:7.4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