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泰安日报
2020-10-22 09:50
发表于山东
泰安是山东省内的甘薯主产区,有种植甘薯的优越条件。伴随着甘薯新品种以及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出,我市甘薯种植在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今年,市农科院甘薯所培育的两个品种“泰紫薯1号”“泰薯15”通过了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目前已经开始推广种植,新品种以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将进一步促进甘薯种植高产、高效发展。
亮眼甘薯新品种迎来收获季
走进徂汶景区徂徕镇许家庄村一块占地1.3公顷的试验田,市农科院甘薯所工作人员与农户正通力协作,就多个甘薯品种的薯形、产量等进行测定。伴随着锄头搂起,一个个“身材”匀称、色泽诱人的甘薯连带刨出,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人们的脸上。据甘薯所所长孙哲介绍,在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市农科院合作设立的这块试验田上,他们开展了新品种选育、分子育种等相关试验,中科院提供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薯的营养成分、功效、花青素含量以及淀粉型甘薯的淀粉含量等进行测定。“这样一来,品种的评定有了更加直观的依据,我们还在肥城市和岱岳区设置了部分试验地,对新品种进行大规模试验,推动甘薯新品种及栽培技术的成熟适用。”孙哲说。
在甘薯收获现场,两个甘薯新品种比较亮眼,一个是“泰紫薯1号”,一个是“泰薯15”。“这两个品种是市农科院今年推出的新品种,它们特点明显,比如‘泰紫薯1号’单株结薯数量多、产量高、薯型均匀,适合在商超以及电商销售,商品性好。‘泰薯15’淀粉含量高、薯型光滑、大小均匀,产量也很高,适合淀粉提取。”孙哲说。甘薯是淀粉提取的重要原料,淀粉型甘薯品种数量占到了甘薯品种的45%以上,食用型甘薯占40%,紫薯占5%左右。据了解,相比传统对照品种,“泰薯15”增产明显,现场测定增产12%左右,“泰紫薯1号”增产10%以上,“增产的幅度非常明显,对于农户来说,这是实打实的效益。一个新品种只有符合市场需求,才能真正造福群众。”孙哲表示,他们根据农产品的市场需求确定育种目标,既推动了增产,又显著提升了品质,这些都将为促进农户增收集聚优势。
先期在海南进行杂交种植,8年培育见证科研人员辛勤付出
甘薯新品种的培育需要进行杂交种植、单株筛选、小品比试验、大品比试验以及大面积试验等环节,这一过程下来就是5年时间。如果品种种植效果好且表现稳定,再进行区域试验;如果品种具备产量稳定、抗病性好等特性,将再进行新品种登记。整个过程算下来,一个甘薯新品种的产生往往需要七八年时间。
“我们开始时在海南进行杂交种植,取种后带回,进行种植比选,前期试验中效果良好的再通过品种登记后进行推广应用。”孙哲说。经过8年培育,“泰紫薯1号”以及“泰薯15”都在今年通过了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说起两个新品种的培育过程,孙哲说新品种的培育周期较长,科研人员付出了很多辛劳,但他们希望通过新品种培育,进一步推动我市甘薯产业发展。
据了解,除了进行品种筛选试验,市农科院科研人员也同步进行了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就新品种生长的肥料用量、种植时间、栽插密度、田间管理等进行试验,实现良种和良法配套,最大程度发挥新品种效益,促进甘薯高效高产。
我市甘薯种植面积约20万亩,新品种助力打造泰安甘薯品牌
品种好不好,关键是看能否满足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我市现有甘薯种植面积约20万亩,主要分布在丘陵旱薄地,这些地方光照资源丰富,所产的甘薯商品性好,深受市场欢迎。甘薯新品种的推出,对于进一步推动农户增收,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让新品种惠及更多群众,市农科院一方面通过企业加大推广种植力度,另一方面通过科技服务,将新品种和新技术送到农户和种植大户家门口。
“我们通过紫薯加工、销售企业,加大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力度,今年新品种种植面积大幅增加,推广种植区域涉及山东、河北中南部以及河南东部等生态环境相似的地区。”孙哲说,市农科院还与山东乡汇淀粉制品公司等甘薯加工企业开展合作,创建“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研发—产业化加工”链条,进一步推动甘薯产业发展。科研人员同步为农户提供高产栽培技术,促进村民增收。“种植新品种后,一亩地产量可提高200公斤,农户就可以增收300元左右,效益还是很可观的。”孙哲说,“甘薯新品种产量高,亩产能达到3000多公斤。”
此外,科研人员通过开展科技助农志愿服务,发挥甘薯在促进农民增收上的作用,精准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比如,我们成立了东平县经济作物科技服务队,重点帮扶该县18个省级贫困村,为农户提供种苗。在推广品种的同时,为农户带来更高收益。”孙哲说,今年9月份早收的新品种甘薯,田间地头的每公斤收购价达到4元多,相比其他品种,效益比较可观。随着优良品种以及先进技术不断推出,泰安作为甘薯优势产区,将进一步打造甘薯名优品牌。
阅读量:20.6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