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辽宁频道
2020-12-03 09:23
发表于山东
近年来,沈阳市坚持用“见人、知事、明断、妥处”原则解决涉稳信访问题,着力突出人本理念、把握内在规律、运用法治手段、强化结果导向。全市各类信访案件数量连年下降,首接信访案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分别达到100%和99.7%。
信访稳定工作的重点“从末端转到前端、从前端转到事端、从事端转到心端”,源头治理涉稳信访问题的“沈阳模式”成效显现——
领导接访,接通群众感情
“我说你听,你说我信!”2019年7月18日,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张雷在浑南区信访大厅接待了访民么洪亮,详细听取其岳父徐玉刚征地补偿的诉求,提出了分期分步解决问题的意见,么洪亮感慨,没想到市委书记这么专心地听我说了半个多小时,憋在心里头的郁结全都打开了;反过来,书记说的话咱能不听不信吗?同年11月9日,张雷在沈河区信访大厅接待了访民刘印平,同时检查了区信访大厅的接访工作,他表示:“新时代的信访工作是经济工作、是社会工作、是中心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链接群众感情的快捷通道。”
打开手机微信,铁西区信访群众王继才将自己的社保诉求直接发给了铁西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曲廷会。“我和曲书记是微信好友,这些事有书记帮我惦记着,我这心里可有底了!”像王继才这样的信访好友曲廷会还有很多。任职两年来,曲廷会与49个上访群体的297名信访人建立了微信联系。领导干部主动与信访人加为好友,建立起“信访朋友圈”,第一时间倾听心声、化解心结、拉近距离、联通感情。
信访稳定工作的源头在哪里?在人民群众的心里头。从信访到心访,沈阳把“最后一公里”的工作做在了最前头。2020年,全市各级领导干部通过网站、微信、QQ等渠道累计回复群众来信来访事项23.1万件。许多信访群众表示通过微信就能和领导沟通诉求、表达意见,“憋在心里的怒气怨气散了许多,心情舒畅了许多。”通过微信密切干群关系、赢得群众信任,已经成了沈阳全市党员领导干部的普遍共识。
初访办结,办到群众满意
沈北新区外来务工人员吴丰军等17位农民工,因为用工单位欠薪到市信访大厅上访。沈阳市信访局副局长陈立军积极协调人力资源、劳动仲裁等部门和用工单位,跟踪督办案件化解的全过程,用最短的时间帮他们要回了拖欠工资。吴丰军代表大家特地送来感谢信,他说“没想到头一回找信访局,就拿回了血汗钱,这下干活更有劲了!”
“我要见政法委书记!”2020年10月22日下午,浑南区访民陈丽娟一到信访大厅就点名要见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艳露。从15时到18时,李艳露一直倾听陈丽娟的诉求,解答她的政策疑问、思想困惑和心理疑惑,直到陈丽娟表示满意。
原来,沈阳市信访联席办把市、区两级领导的姓名、职务和联络方式,在市、区两级信访大厅公布出来,全市访民可以随时、随意点名约见。近年来,沈阳市紧紧抓住“事要解决”这个源头治理的根本,坚持群众初访“首接负责制”,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管部门必须管信访、管行业必须管稳定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和首办责任制,建立了挂图作战、专案调度、跟踪督办、追责问责等工作机制。2019年以来,全市化解各类信访事项1.4万多起,为信访群众解决实际困难7321件次。
依法治访,法为群众所信
铁西区信访群众刘艳杰在某楼盘购买了一套房产,但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该楼盘房产被法院查封等原因办不了房证。刘艳杰就此事到区信访局上访,区委政法委副书记许化南接访后,立即协调法院、检察院,确定刘艳杰诉求符合法定诉讼条件后,指导她通过司法程序顺利解封了房产,办理了房证。
和平区信访群众吕春香因过高诉求没有满足,采取过激行为上访被依法拘留。区信访局在律师陪同下多次到看守所里做工作,最终达成了合理诉求部分的赔付协议。违法者受罚,让信访群众在依法维权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守法成本最低、依法办事最好、法律渠道最近”。
沈阳市把信访稳定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坚持把法律渠道打造成解决信访问题的绿色通道、快捷通道、便利通道。两年来,累计依法办结涉法涉诉案件1302案。沈阳市坚持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市、区两级信访部门每年组织法律工作志愿者1300余人次到信访大厅轮值,用法律专业知识指导来访群众客观分析案情、依法逐级走访,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累计1.9万余人次。信访群众在知法、懂法、用法的过程中,实现了“从信访到信法”的根本性转变。
信访评议,评出群众赞誉
“这个结果都满意!”大东区傍江街变电站因“邻避”问题,已停建了三年。2019年4月,大东区委、区政府动员党员干部对所涉及的2763户居民,挨家进行入户走访,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不同层面的诉求,归纳出了11个方面193个具体问题诉求。在征得群众同意的基础上,大东区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所有诉求进行评议。经过多轮公开反复评议,区分了合理、不合理、部分合理诉求,给出了合理诉求、部分合理诉求的补偿额度和实施办法。群众的疑虑打消了、诉求解决了,变电站也如期复工了。
于洪区郭家车桥厂职工住房回迁曾经是个难题,因为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又牵扯到两个街道办事处、4家金融机构,247户职工的回迁需求也不尽相同,导致问题久拖不决。2020年7月,于洪区采取第三方评议的方式,由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律师、行业专家、群众代表组成的案件评议委员会,给出了开发商抵押、区政府垫付、货币化补偿、异地回迁等“组合式”化解方案,解开了欠资“连环套”,满足了不同需求职工的各自诉求。信访群众表示,“我们都服这个理儿!”
针对信访疑难问题和历史积案,沈阳市建立第三方评议案件机制,主动研究突破行业界限、政策缺失、资金缺口等方面的化解难题。两年来,利用第三方评议这个终结信访事项的“稳压器”,在信访人对评议形式、评议标准、评议专家、评议过程、评议结果“五个认同”的基础上,深度进行信访案件的结构性分析,找到最佳的化解途径,为信访群众详细解答疑虑、困惑,最大限度争取信访群众的认同、认可。两年来,沈阳全市通过信访评议化解疑难信访案件309起,真正做到了息访罢诉、案结事了。(司有良、孙宇飞)
责任编辑:刘佳华
阅读量:6.0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