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孩子也会有“斯德哥尔摩效应”,别把“驯化”当教育

来源:中青看点移动端

2020-12-06 10:02

发表于山东

小梁对孩子的要求特别高,他不仅要求孩子不哭不闹,还会让孩子包揽所有的家务,并且引以为荣。每次我们去小梁的家里,总能看到他翘着二郎腿在沙发上看电视,孩子却在一旁给我们端茶递水。

然后我们就会听到小梁炫耀的声音:“我们家孩子表现不错吧?”但是小梁的孩子看起来很是木讷,没有这个年纪该有的活泼和童真。

当小梁聊起了自己的育儿之术,他只有一句话:“打就行了,不听话就打,总会听话的。”生活当中,很多家长都认为这句话是教育孩子的真谛,但是家长这样对孩子,就是想要驯服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从小就被家长驯服的孩子,很容易会出现斯德哥尔摩症状。

什么是“斯德哥尔摩症状”?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

以人质为例,如果符合下列条件,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受到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第1,是要你切实感觉到你的生命受到威胁,让你感觉到,至于是不是要发生不一定。然后相信这个施暴的人随时会这么做,是毫不犹豫。

第2,这个施暴的人一定会给你施以小恩小惠,最关键的条件。如在你各种绝望的情况下给你水喝。

第3,除了他给所控制的信息和思想,任何其它信息都不让你得到,完全隔离了。

第4,让你感到无路可逃。

有了这4个条件下,人们就会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简单来说,出现这个症状的人,会对那些伤害自己的人产生一些感情和依赖性,有的时候他们甚至还会帮着加害者去伤害别人。

因为他们在受伤害的过程当中,会因为心理的扭曲而对加害者有不一样的感情,尤其是当加害者偶尔照顾他们的时候,心中的那份感激就会被无限扩大,最后演变成感情。

在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当中,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长便是加害者,孩子便是可怜的受害者,只要家长稍微对他好一点,他就会出现斯德哥尔摩症状。

很多家长把这种感情认为是一种舐犊情深,殊不知,这种“驯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正常的,对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健康的教育方式。

长此以往,各种负面效应都会找上孩子。

为何家长不能让孩子太“听话”?

一:失去好奇心

孩子之所以会频繁惹家长生气,主要是因为他们经常会好奇心作祟,尝试一些新事物,然后不小心就闯祸了。

为了能让孩子不再犯错,家长就会用暴力来压制孩子的好奇心,等孩子变得像家长想象得那般听话了,他宝贵的好奇心也不复存在了。

二:胆小怕事

大家可能会发现,那些特别强势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通常都比较胆小,因为他从小就被家长指挥,稍微不听话就可能被打。

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放弃自己的想法,所有的事情都按照家长的安排来。当他需要自己面对一些事情时,他就会表现得胆小怕事,根本不敢自己拿主意。

三:孩子会感觉到压抑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情绪不重要,在他们看来孩子的生活无忧无虑,根本不可能会有心理压力。

但是家长们却不知道,自己对孩子的每一次施暴,都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他们心理的伤痕越来越多,直到最后这些伤痕压垮了孩子的理智,孩子就会处于惶惶不安的压抑情绪之中。

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

家长改变自己的想法是转变的第一步

家长们总是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孩子既然是自己生的,那么孩子的人生就应该被自己左右。这种想法就将孩子当成了一种附属品,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教育孩子的时候会有很大的阻碍。

由于年纪的原因,孩子总是会跟家长有不同的想法,这个时候家长不应打压孩子的想法,而是认真聆听一下孩子的声音,假如孩子的想法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那么家长就应该表现出尊重和支持。

家长要明白,孩子永远都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假如真的爱孩子,那么就应该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孩子能够肆意生长。

其次,不要给孩子设定特别长远的目标

每个家长都对孩子有着殷切的盼望,希望孩子能考满分,希望孩子能上一个有名的大学等等。

但是有的时候,这样死板的目标会让孩子感觉压力过大,当他们发现自己没办法完成目标的时候,可能会因为内疚而情绪崩溃。

在给孩子设立目标的时候,家长应该考虑一下孩子的实际情况,太过遥远的目标不仅不会增加孩子的动力,反而会让孩子感到特别无力。

最后,家长要接受孩子的失败

当家长知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总是会表现出失望和不满,他们觉得别人都能考满分,自己的孩子也应该考满分才对。

但是家长应该明白,每个人的能力和状态都不一样,自己的孩子跟其他的孩子永远都没有可比性。

面对孩子偶尔的失败,家长应该表现得更加宽容一些,孩子年纪还那么小,失败和挫折是必经之路,毕竟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人生会一帆风顺。

生活当中很多家长都在用自己窒息的爱来伤害孩子,他们认为自己是一心一意为了孩子着想,殊不知孩子已经被自己伤害得遍体鳞伤。

来源:中青看点移动端

育儿经

阅读量:2.5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