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蔬菜改变中国|第一个吃螃蟹!寿光人把温室大棚建到寒冷的俄罗斯

来源:齐鲁网

2021-02-03 23:05

发表于山东

编者按:

一棵菜兴起一座城,“菜篮子”托起“小康梦”。

山东寿光作为“中国蔬菜之乡”,领风气之先,创造了设施农业的绿色奇迹,蹚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寿光故事更是中国故事,背后蕴藏着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历史变迁和未来发展的神奇密码。

“寿光模式”从哪里来?未来又要到哪里去?蔬菜产业如何为乡村振兴再发力再赋能?2月2日,四集纪录片《蔬菜改变中国》第二集《绿潮竞流》在山东卫视播出。

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3日讯 寿光人张满义,做了二十年蔬菜职业经理人,2013年,在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之时,他第一个把寿光蔬菜直销到俄罗斯,开辟了寿光蔬菜国外销售新模式。

他与河南南阳社旗县合作建大棚,种植大红西红柿,也是为了继续开拓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的市场。张满义说,要“看看谁去吃第一个螃蟹”,“他们没有的事情,没有做过的,我来做”。

每年,俄罗斯都要从中国进口十多亿美元的蔬果,这让吃到了第一只“螃蟹”的张满义,视野更大,心气儿更高。他开始尝试在寒冷的俄罗斯建温室大棚。

张满义看到河南社旗县大棚与寿光的差距。“寿光要求的是品质,这边要求产量,但是精品率比寿光差。我想带着这边的村民,带着他们去趟寿光。”张满义清楚,只有改变社旗包棚户的观念,让他们有了强烈的精品意识,才能并肩闯荡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

跟包棚户们一起到达寿光的,还有他们种的第一茬彩椒,市场行情不错,经寿光中转,彩椒卖了个好价钱,张满义给包棚户们进行了第一次分红。

一切似乎已经步入正轨,然而,一场疫情,彻底打乱了张满义的节奏。从满洲里海关发新西伯利亚的运费已经由平时的2万人民币,涨到了7万,但依然是一车难求。

眼看着已经成熟的大红西红柿直销俄罗斯受阻,只能出口转内销,虽然价格受到一定的影响,但社旗农户们还是第一次品尝到收获的喜悦。社旗包棚户周同会说,“进到那棚里硕果累累的,心里可高兴,摘出来满地红,这不管好坏,卖卖都是自己的了,要不是这病,就想上俄罗斯去,让人家尝尝,咱这亲自亲手种的。”

冬去春来,社旗县一千五百亩地的新大棚开工建设,不远的将来,大棚内的果实,将会成为三千公里之外,新西伯利亚餐桌上的喜悦和满足。

山东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创作

闪电新闻记者 王斐然  报道

来源:齐鲁网

闪电视频

阅读量:47.7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