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物遇上科技,看三星堆如何“活”起来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福建频道

2021-03-24 15:59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当文物遇上科技,看三星堆如何“活”起来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福建频道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这几天,四川三星堆考古新发现刷屏网络,金面具残片、青铜神树、玉琮等500多件重要文物出土,不仅丰富了人们对三星堆文化的认知,也让大家关注到了当下考古技术的新发展。

在相距千里之外的厦门,也有一个团队正在用科技手段为三星堆文物保护与展示,做着一份努力,通过积极参与三星堆数字文化遗产标本库的建设,让这些珍贵的文物能够“活”起来。

经过复杂的数字化工序,制作者不仅还原了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文物实体的形状、纹理、甚至连青铜质感都栩栩如生,在屏幕上,我们得以轻松旋转、缩放面具,近在咫尺地观察这一“国家宝藏”的真实细节。

当然,文物的数字影像也能投射到手机等不同终端,方便人们随时随地观摩。

“十一维度”作为一家虚拟现实引擎的研发公司,目前他们团队正在参与三星堆数字文化遗产标本库的建设,这其中包括了黄金面具、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像在内的五件三星堆文物。

“要将这些珍贵文物数据化,需要经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安全、数据展示等十六道严格工序。”十一维度(厦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海箭介绍,“文物数据采集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很高,采集时不能碰文物的,要统一着装,不能用闪光灯。”

余海箭透露,目前,他们团队也正在参与起草制定“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标准”,这是文旅部华夏非遗保护中心“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此次三星堆数字文化遗产标本库就是依照这一标准打造的。

余海箭介绍,如今很多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都有文物数字化的需求,但由于缺乏标准与规范,各家的文物数据无法共享、兼容,因此一旦这一“标准”确定,对于文物数据的存储、展现、传播和利用将起到诸多积极作用,比如,文物的修复,就可以根据这些精准规范的数据展开。

“文物修复时需要通过外观和表面纹理进行修复,采集过程中就必须要高精度采集。精确到什么程度才能对修复有价值,需要标准化设定。”余海箭表示。此外,这些“标准化”的文物数据也能够让文物便捷地在不同运用平台上展示,在不同的研究机构间交流,并且通过规范的加密技术,文物的数据安全也更有保证。

余海箭说,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它的故事,我们现在做的这一块,首先第一让文物更形象立体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第二它可以自主语音播报,让文物自己会说话,以此让更多年轻人,以至世界了解中国的文明。

(来源:厦门广电)

责任编辑:钟自炜

作者:钟自炜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福建频道

福建新闻

阅读量:1.0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