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两口加起来203岁!他们是日照年龄最大的“网红”!

来源:日照网

2021-03-31 09:41

发表于山东

春正中,风儿抚过花,掠过树梢,带着温度,天确然是暖和起来了。

日照市莒县店子集街道马家石河村的一处农家小院里,一位老人正在悠闲地晒着太阳,阳光微醺,照得老人的脸红彤彤的,和着岁月的沧桑,成为春日里的最独特耀眼的风景。

图片

他就是许世吉,是105岁的抗战老兵,也被众多网友称呼为“网红爷爷”。

 

//老兵的长寿经//

图片

“你们从哪里来呀?吃饭了吗?”“快坐坐马扎子,歇歇脚。”见有记者造访,许世吉老人连忙拄着棍子起身,欢喜地招呼。出生于1916年的许世吉老人,和老伴共育有2个儿子,6个女儿,分枝散叶几十年,而今正是五世同堂,一家子大大小小加起来共有110余口。

图片

谈及爷爷,孙子许家磊娓娓道来:“爷爷早上五、六点钟起床,晚上七、八点钟睡觉,一辈子不沾烟酒,茶叶很少喝,除了因当兵时大炮把耳朵震聋外,身体很是硬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喜欢蜂蜜冲鸡蛋,爱吃甜,爱吃咸,不爱蔬菜……老人保持着老小孩般的饮食习惯,也养成了健康的体魄。老人常说,是根据地的乡亲们凑出的粮,才养活了他。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老人牢记在心,此后也一直善良慷慨,乐善好施,勤劳俭朴。一有空闲,老人还喜欢打理花草,养鸡养鸟,爱劳动,一辈子不得闲。而今,国家重视抗战老兵,每个月都给一定的补贴,老人更满足了。

 

//少来夫妻老来伴//

图片

闻听院内的动静,98岁的老伴张红梅从屋内往外张望,热情地打招呼,抬起手嘱咐四女儿许平菊:“家里来客了,赶紧备饭。”

许世吉老人和老伴已经携手走过79年。风风雨雨里,他们的爱情就如同秤杆离不开秤砣,吵了一辈子架,但谁也离不了谁。“老伴总是忘事,还天天在家找东西。”老人望向屋内,揭着老伴的“短”,一脸“嫌弃”的样子。生于1923年的张红梅老人,是抗战时期的识字班班长。而今虽然年近百岁,耳朵有些背,但思维清晰。 “八路军真是能,三天打下莒县城,据点拔了十六个,真正光复咱莒中。独立营老六团,一个劲的往北赶,包围招贤一天半,俘虏汉奸一个连……”忆起抗战时期的歌谣,张红梅老人仍然熟记入心,如数家珍。 “奶奶,你觉得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呀,直性子,脾气也爆,就是能干活呀。过去身体不好,还当着生产队长,对社员都很照顾。”相濡以沫几十年,各自脾气彼此早已摸透入心。爱情便也这般素洁、熨贴,如夜深时的白月光,丝绸般温柔地倾泻一地。

“父亲脾气暴躁,性格耿直,也就是母亲的包容心大,能容忍父亲,风风雨雨才能一起走过这么多年,”谈及父母的爱情,大女儿许平芬觉得,父亲就如同《亮剑》里的李云龙,脾气倔得很。

图片

耿直的许世吉老人,也没少挨儿女们的“批评”。每每如此,老人便如孩子般,选择性“耳聋”,不吭声,乐呵呵的任凭大家“批斗”。这几天,老伴腰部扭伤卧床。面对记者牵手拍照的建议,许世吉老人难为情起来:“都这么些年了,还牵什么手啊!”

图片

屋内屋外,一片笑语欢声。笑声穿越岁月,恍若回到他们初相识的日子,那时,他们还年轻,也是如此羞涩着。一牵手,就是一辈子。

 

//忆往昔,峥嵘岁月//

图片

“什么时候打的(甲子山战役)?”“得凌晨3点了!俺们老六团、老四团阵亡了一半啊……”一说起打鬼子,许世吉老人立刻来了精神头。讲起那时候的细节,眉飞色舞,两手比划着,眼睛里全是星子般的光辉。他见证了那段烽火岁月。图片老人共有兄弟三人,他是家中老二,抗日战争时期,他恨极了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的侵略者。他坚信,唯有参军打仗,把侵略者打出中国,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1940年,年轻的他如愿了。从甲子山战役,到安徽支援新四军,后跟随部队挺进东北,许世吉老人跟随着队伍打赢了一场又一场胜仗。直至1946年,老人复员回家。而后,又先后送两个儿子去参军。“国破家亡之际,他们以血肉之躯迎上去,这就是战魂。”孙子许家磊说,无论何时,爷爷的“战魂”都在。抚今思古,鬓毛衰而初心未改。

 

//34万人的“老兵爷爷”//

图片

“(日本)给的口罩呀!知道回头了,不孬……”“他们都是纸老虎!”在抖音上,抗日战争的光环连同老人耿直、幽默又带有日照特色的画风吸引着众多网友,许世吉老人成为拥有34万粉丝的“老兵爷爷”。这本是孙子的一次无心之举。一次,他在回家看望爷爷时,顺手将爷爷的抗战故事录下来发到抖音上。没成想, 105岁的抗战老兵一下子火了。

图片

网友说:“用了2个小时,一口气看完了老人的抗战故事小视频,我们能生活在这样好的时代,是无数个像老人那样的老革命,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也有网友建议,把许世吉老人的日常生活片段保存起来,当成最好的革命教育教材,让更多有幸生在和平年代的年轻人有机会知道,红旗为什么是红的,国和家为什么连在一起,感受到脚下这片土地的热度。闲暇之余,老人常常给儿孙们讲讲当年的抗战故事,告诫后辈不忘来时路,珍惜眼下的幸福。

“要好好为老百姓服务,今天的好生活来之不易,好好干!”老人叮嘱着一起前来的村干部,目光如炬,腰板挺直,军人本色一览无余。图片

......

临近中午,走出这栋农家小院,回首来处,门口“光荣之家”的牌子映照着正午的阳光,格外耀眼。

来源:日照网

日照新闻

阅读量:39.5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