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
2021-04-08 11:47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学党史⑲ | 西安事变
来源:《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
瓦窑堡会议结束后,党采取切实措施,推进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蒋介石和国民党中央对日本的态度,在华北事变后也发生了变化。据此,中共中央通过多种渠道向国民党方面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公开放弃反蒋口号,倡导国共两党重新合作。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这是党根据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引起国内阶级关系变化的实际状况而作出的一个重大政策变化。
但是,蒋介石仍准备对陕北根据地发动新的“会剿”。他于12月4日到达西安后,逼迫张学良、杨虎城率部开赴陕北前线“剿共”。在这种情况下,张、杨决定发动“兵谏”。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一部以迅速行动包围临潼华清池,扣押了蒋介石。同时,第十七路军控制西安全城,囚禁了陪同蒋介石到西安的国民党军政要员。张、杨并向全国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通电。这便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在事变前没有与闻此事。事变一发生,张学良立刻致电中共中央,希望听取中共的意见。中共中央经过认真研究,派遣周恩来于12月17日到达西安。在弄清情况后,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等六项承诺。
西安事变在国共两党重新合作的客观形势渐次成熟的时候,起了促成这个合作的作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自此以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国共两党关系开始改善。
来源:《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
编辑:耿天竹
校对:韩苗苗
审核:郑茂霞
往期回顾
学党史⑭ | 革命运动的挫折
学党史⑮ | 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
学党史⑯ | 红军长征的胜利
学党史⑰ |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
学党史⑱ | 瓦窑堡会议
阅读量:24.3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