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坊七巷朱紫坊,那些存放在诗词里的故事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福建频道

2021-04-10 17:30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福州三坊七巷朱紫坊,那些存放在诗词里的故事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福建频道

古人把记忆浓缩成

岁月山水中的千言万语

以诗文的形式流传至今,

饱含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真挚情感。

品一品这些诗词里的朱紫坊,

每一处河水依依,

每一道巷陌深深都带着诗意。

《三山即事》

[宋]龙昌期

苍烟巷陌青榕老,

白露园林紫蔗甜。

百货随潮船入市,

万家沽酒户垂帘。

此诗以明白如话的诗句,从朱紫坊的“巷陌”写到“园林”,从“百货随潮”写到“沽酒垂帘”,描写了北宋时代朱紫坊周边一带的繁荣经济、旖旎风光和风土人情。

大意是说,巷陌深处,老榕树随处可见,百姓家的烟火,显示着安宁的生活。到了白露时节,园林里的紫色甘蔗甜得诱人。各种货物随着潮水的涨落,用船运到这里,进入市场。千万户的人家都会买酒喝,门户垂下门帘,门帘内的生活真是有滋有味。

“百货随潮船入市,千家沽酒户垂帘。”宋代安泰河沿岸福州商贸和风情,引人垂涎和神往!

《榕城古迹杂咏·芙蓉园》

[清]杨庆琛

画栏容易夕阳斜,

燕子难寻王谢家。

朱紫坊前留古巷,

芙蓉园里访秋花。

相公功业归青史,

诗客声名重碧纱。

几度津门楼上望,

西风暮色噪寒鸦。

黄倩|摄

倚靠在雕饰精美的栏杆旁边,最容易看到夕阳西斜,而燕子却难以找到王谢之家。朱紫坊前留有古老的街巷,芙蓉园里则可以探访秋天的花朵。朱家兄弟的功业可以载入史册,诗人则看重受青睐的名声。多少次在津门的楼上眺望,西风之中,暮色之下,寒鸦在啼鸣。

冯从硕|摄

《夜出过利涉门》

[宋]曾巩

红纱笼竹过斜桥,

复观翚飞入斗杓。

人在画船犹未睡,

满堤明月一溪潮。

一幅不夜城的美景跃然纸上。每年端午节,龙舟竞渡,成群结队穿梭而过,鼓乐喧天,热闹非常。

注:安泰河是宋南城墙外的护城河,河上架设木桥,称“利涉门桥”,后称“安泰桥”。

朱紫坊自古时起,

就有着笛弄徐风,

笙箫回转的醉人美景,

令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其间。

在诗句中,

能感受到古人生活的多姿多彩,

及时行乐的开阔。

《榕城杂咏》之一

[清]叶观国

宛转桥南一水回,

昔贤曾此辟蒿莱。

我家不隔镜澜路,

空对月华忆泊台。


《喜施二筑居朱紫巷》

[明]高瀫

草堂结构花石新,

幽独移居见好人。

阶下定生书带草,

莫嫌疏放到来频。

黄霁月|摄


《题陈伯炜〈宾月楼卷〉》

[明]高棅

写怀朱丝弦,

邀醉清尊醁。

神清既酣畅,

楼宇皆琼玉。

潺潺河水欢快而迷人,

连榕枝都有了“垂钓之心”,

河水向远,追逐马蹄,

一动一静,寻找诗文里的趣味。

部分图片来源:朱紫坊“芙蓉花开”摄影大赛

责任编辑:刘晓宇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福建频道

福建新闻

阅读量:1.3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