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所田野学校,在这里,有志于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学员不仅可以互动交流,还能获得实际操作的机会。”4月7日,在位于莘县莘亭街道的伊尹农场,莘县鑫海缘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杜清华告诉记者。近年来,莘县鑫海缘蔬菜种植合作社作为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培育了千余名“新农人”。基地负责人、莘县“新农人”“教练员”杜清华总是难以割舍推广农业科技的热情:“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懂技术的‘新农人’唱主角。农民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
“解决村民种植中的难题是我学习农业技术的初衷。”谈起初心,杜清华没有过多的客套。“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季,2008年,附近村庄的耕地或多或少出现了问题。”杜清华说。土地盐渍化曾是困扰莘县农业种植的难题之一,由于村民肥料使用不当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造成了农作物不同程度的减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杜清华开始了将近6年的探索之路。一次偶然的机会,杜清华发现盐度很高的海边能长出旺盛的杂草。于是,他从海边往家里搬运泥土进行试验,并从河北、黑龙江、安徽、新疆、辽宁等地取来劣质土进行栽培验证。近6年的时间,经过千百次的试验之后,他终于攻克了土壤次生盐渍化难题,研究出生物解盐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这一技术不仅可以改善土质,还能轮番种植,可有效避免土地板结,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杜清华说。在取得初步成果后,杜清华钻研农业科技的热情愈加高涨,这次,他将目光放在了高端定制蔬菜上。“赖氨酸是人体七大重要氨基酸之一,只能从外界获取。”杜清华介绍,富含赖氨酸的蔬菜有助于人体发育,增强免疫力。为提高农产品中的赖氨酸含量,杜清华将赖氨酸加入到生物解盐菌有机肥中,再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此项专利不仅能增加果蔬营养,还绿色环保,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需求。“富含赖氨酸的蔬菜价格是普通蔬菜的10倍之多。”杜清华说,这类蔬菜走的是高端定制路线,非常适合在家庭农场、种植园里种植。“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种植模式一步步更新迭代。”杜清华认为,随着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走上了致富路。“这种葡萄长在树上,我准备先在农场里试种一下,可行的话再推广到整个合作社。”杜清华的桌上摆着一盆树葡萄,而它仅仅是伊尹农场的几十种农作物之一。
“这里是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如何让学员学有所得是我着重考虑的问题。”杜清华介绍,他将实训基地定位成一所田野学校——学校在实践中解决农民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农业发展支招。围绕农业技术推广,每年,杜清华都会配合县有关部门开展培训。目前,鑫海缘蔬菜种植合作社已在莘县24个乡镇(街道)建立了40多个种植基地,累计培训农民1万余人。“莘县有1300多个村庄,我们的目标是为每个村庄培养一名有过硬技术的人才。”杜清华介绍,为推动农技知识在广大农村低成本、高效率地传播,他们建立了视频连线模式。种植户可下载手机视频软件,一旦遇到问题可直接与技术负责人视频交流,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一步一个脚印地穿行在田野间,一滴滴汗水洒在农作物上……仅有专科学历的杜清华是一名“农民科学家”,他在农技之路上一路走来,始终如一,将一篇篇论文实实在在地写在了鲁西大地上。
-
-
莘县融媒
莘县广播电视中心
阅读量:6.6W
450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