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13日讯 1925年2月,正值全国工人运动处于低潮之时,党领导的青岛胶济铁路和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取得重大胜利,革命之箭刺破苍穹。
从空中俯瞰青岛市海岸18号建筑群,红顶黄墙合围出一支箭头的轮廓。上世纪20年代,这里是胶济铁路四方机厂的职工宿舍,周边工厂云集,工人数以万计,他们受尽剥削,生活贫困。1923年,革命先驱邓恩铭等人在四方机厂的宿舍里成立了青岛最早的党支部,四方机厂工人骨干郭恒祥、傅书堂等成为首批党员。1925年初,青岛党组织利用胶济铁路管理局高层派别内讧,组织罢工委员会,发动铁路员工和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
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讲解员姜静说:“罢工委员会拟定了了这五条复工条件,其中有一条就是不论徒工壮工,每人每天增加七分钱的工资。这七分钱在当时的购买力是非常可观的,那个时候可以购买1.2斤的上等小麦,如果买猪肉或牛肉的话能买四两。”
在大罢工第九天,复工部分条件获得应允。1925年2月18日,四方机厂全体工人召开大会,庆祝罢工胜利,胶济铁路总工会同时宣告成立。这张1500多人的大合影就拍摄于当天。
中车四方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政工师张成说:“胶济铁路四方工厂这次罢工的胜利,对全国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次大罢工,自始至终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过去工人组织由原来行会性质的、是自发的,这次是党的领导下成为有组织、有纪律,变成了一个政治组织,青岛的工人阶级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
随后,青岛各工厂企业的工人纷纷成立工会,青岛工人运动走向高潮。 如今,海岸路18号已成为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胶济铁路四方机厂历经发展,成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的骨干企业,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正用他们的精湛技术和高超智慧推动中国高铁走向世界。
中车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电焊工、全国技术能手张合礼说:“我们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当代工人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技术,有智慧,能发明,会创新。我现在和我们的团队也在正在进行一些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和攻关,助力中国高铁跑得更远、跑得更快。”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