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安,有三月三攀登泰山的民俗。传说农历三月三是王母娘娘寿辰,不少游客来泰山登高祈福。泰山,是山东旅游的一张名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例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它不仅是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卷,还是蕴藏丰富的历史博物馆,建筑、绘画、雕刻、山石、林木无不彰显着文化的魅力。《品牌山东》曾录制走读泰山节目,邀请泰山学院副校长王雷亭解读泰山的文化魅力。
走读第一站来到的是岱庙。岱庙的主殿是天贶殿,与孔府大成殿、故宫太和殿齐名。岱庙天贶殿建筑是庑殿式,是最高等级的一种礼制建筑。同时,岱庙是庙会的肇始地。《水浒传》中燕青打擂,擂台就设在岱庙。宋真宗时期下了一份诏书,县级以上的单位皆供奉东岳庙,岱庙成为天下东岳庙的祖庭。
在汉柏院,王雷亭教授介绍说,汉柏院始建于汉代,是中国古代帝王供奉泰山神灵、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岱庙内碑碣林立,古木参天,一刀刀的笔触与一圈圈的年轮,沉淀了岁月的痕迹。在这些古树名木中,汉柏连理、赤眉斧痕、灰鹤亮翅、麒麟望月等,都是有名的景致。
汉柏院有两株侧柏,相传是汉武帝来泰山时所植。有趣的是,时隔1600年,乾隆来岱庙看到柏树过后,回到京城后画出来,又刻在汉柏院,柏树与画作守望,如隔空对话。
泰山是中国名山当中石刻最多的山,而石刻最集中的部分就是大观峰。这里的石刻不仅内容范围广,时间跨度也很长。削崖为碑的断面,如同历史的一个切片,讲述着中国的历史故事。王雷亭教授介绍说,大观峰是唐玄宗李隆基来封禅泰山的时候做的。之前帝王泰山封禅,告成功会埋一个帝册。而唐玄宗把内容刻在泰山的岩石上,即看到的《纪泰山铭》。值得一提的是,唐玄宗封禅泰山,有十几个国家跟随来泰山,体现了开阔、开放、海内外对话的文化特点。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