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福建频道
2021-06-01 08:26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传唱60年的少先队队歌,背后竟有如此动人往事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福建频道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爱祖国,爱人民,
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不怕困难,不怕敌人,
顽强学习,坚决斗争。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这首耳熟能详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以下简称“少先队队歌”),是“英雄小八路”当年的真实写照,背后的真实故事,令人动容……
1958年,福建厦门何厝小学,一群小学生组成“前线少年支前活动大队”,活跃在金门炮战前线为解放军擦炮弹、接话线、抓特务……生死一线上,这群孩子从未退缩,被授予“英雄小八路”称号。
何明全讲述当年“英雄小八路”的英勇事迹。陈理杰 摄
“它是著名作曲家寄明在前线对话我们‘英雄小八路’时现场创作的,词也是按照跟我们的对话内容创作的。”5月30日,“英雄小八路”队长何明全老先生说,这是他首次公开披露这个细节,“我希望把更多历史讲出来,让更多人听见!”
“1958年金门炮战打响,厦门何厝遭受蒋军空袭,身边很多人伤亡。那年我们是何厝小学5年级的学生,这些故事大部分是发生在这一期间的。8月23日那天,广播里传来紧急通知,要求所有村民必须在当晚12点之前转移到后方。在家乡陷入危难之际,我们不想退缩,决定留下来。”炮战期间,在厦门何厝小学涌现出一个少年英雄团体——“前线少年支前活动大队”,今年79岁高龄的何明全和77岁的何佳汝都是当年“前线少年支前活动大队”的成员。
5月30日上午,何明全首次披露了少先队队歌不为人知的创作故事。他讲述道,1958年12月,中央慰问团来到厦门何厝一山头慰问军队时,发现阵地边上有几个小孩在擦拭炮弹,感到十分奇怪,便上前询问,当时慰问团成员中就有少先队队歌词作者周郁辉和曲作者寄明。在被问到每天都在阵地做些什么的时候,孩子们说,他们每天会帮战士们洗衣补衣、抢修公路、抢接电话线等。“不仅如此,我们还坚持每天在防空洞里学习。”
听罢此言,寄明当场拿出本子开始谱曲,并在孩子们的请求下,现场哼唱了曲子。孩子们感到十分激动,觉得曲子雄壮有力量。“而歌词则是周郁辉老师回去后,根据我们的对话改编而成的。”何明全说,歌词中“顽强学习,坚决斗争”等字眼,就是“英雄小八路”当时现状的真实写照。
1961年上映的电影《英雄小八路》剧照
何明全用四个小故事给现场的大小朋友讲述了当年的不容易。尊重历史的他还纠正道,电影《英雄小八路》中“手拉手接电话线”的一幕是一种艺术加工,事实上,“英雄小八路”在接电话线的过程中,如果刚好有电话打进来,手都会被电麻,会直接扔开电话线。“一颗子弹穿过心脏就死了,一个弹片划过脑袋就死了。”何明全说,很多人问当年他们怕不怕死,何明全表示,死谁都怕,但他更愿意用上述故事回答这个提问。
“1978年至今,少先队队歌已经传唱43年了。”作为当年历史的见证者,何明全表示,这次首批公开披露队歌创作情况后,希望带动更多的人去了解这首歌背后的更多故事。
“当时我们白天留在前线支援,晚上就住在附近的山洞里。平时的工作主要是为解放军送开水、洗军衣、擦炮弹、挖战壕、抢修电话线,有时候还会穿梭在炮火中。”回忆起那段战争岁月,老人还历历在目。“有一次我在池塘边给解放军洗衣服,突然炸弹炸过来了,我赶紧用脸盆盖住衣服,人趴在脸盆上护住。”对于当时的何佳汝来说,认为保护好解放军的衣服,让他们有衣服换,甚至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去守护。
何佳汝当时在前线。资料图
何佳汝当时为解放军洗衣服。资料图
英雄小八路的故事感染了全国,广为流传,被拍成电影《英雄小八路》,主题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后来成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何佳汝回忆说,何厝小学的支前大队之所以会在这一时期备受关注,得到团市委的重视并被命名,并作为全市少先队员支前活动的典型,主要是因为他们当时地处炮击前沿,支前活动相对较为危险;相比中学生而言,他们年龄更小,最大16岁,最小才12岁。除了缝补衣服、送水,修公路以外,何厝小学的“小八路”在炮火密集的阵地上还帮忙接电线,因此1958年8月部队特制锦旗“小英雄志气高,巩固国防逞英豪”,“英雄小八路”由此得名。
在此激励下,他们更加刻苦认真地学习知识,帮助解放军也更有干劲了,部分队员慢慢从“小八路”成长为“老八路”了。他们当中,大部分队员学有所成,步入社会后在各行各业中颇有建树,任职公安分局局长、教师、土地局工作等等。
何厝小学内的战斗机模型。沈伟彬 摄
1995年,厦门市政府正式授予他们“英雄小八路”的荣誉称号,这群退休的“英雄小八路”依然坚持参与公益活动,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他们有的在学校担任少先队志愿辅导员、有的担任展馆讲解员。他们还时常被邀请到机关、学校、部队进行讲座,为教育下一代义务奉献。“英雄小八路的经历是集体的荣誉,更是我们一生的宝贵财富,将这份爱国爱家、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下去,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何明全发自内心地说。在这个英雄楷模集体的熏陶之下,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以此为榜样,将英雄小八路精神传承发扬,争当优秀共产主义接班人。
2001年,“英雄小八路”纪念馆在何厝小学落成,从开馆第一天起,曾经是何厝小学老师的何佳汝就主动担任起纪念馆的讲解员来,当年的那段战争历史、“英雄小八路”的成长历程、队歌诞生纪实,以及新一代小八路的成长……从开馆的那一天起,何佳汝就坚持上班,即使休息时间,只要有人打电话说想参观,她就会从家里赶到纪念馆。“一天不到学校,不做点事,我心里就觉得痒痒的,我早把学校当成我的家。”这位在孩子眼中和蔼可亲的何奶奶说。
何佳汝指着电话向记者回忆小八路的故事。沈伟彬 摄
何佳汝指着小时候接受授旗的自己。沈伟彬 摄
何佳汝为学生宣讲英雄小八路的故事。资料图
“我可以说把我的生命融入这个展览馆,因为在这个展览馆,有许多美好记忆在里面,看到这些就把我的记忆带回那个战斗的年代我的心情也变得年轻,这段记忆我们自己也感到很自豪,也会激励着,鼓励着我继续前进。”何佳汝真切地说道。
如今,已经77岁的何佳汝老人依然坚持着纪念馆中的讲解工作,从2006年开始,何厝小学每年都会培养纪念馆的小小讲解员,培训人就是孩子们眼中的“何老师”。
时光穿梭,昔日的炮战前线如今已经成为城市的新区,孩子们也都过上了宁静、幸福的生活。不过,在何佳汝老人看来,英雄小八路的故事还要继续讲述下去。“传承小八路精神,是爱祖国、爱家乡的表现,小八路精神不能丢,要永远传承下去。”何佳汝语重心长地说。
阅读量:6604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