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3日讯 7月13日,记者走进潍坊安丘市柘山镇槐抱榆村,村子里的街道干净宽广,房屋错落有致,文化广场热闹非凡,新粉刷过的各种文化墙焕然一新,村里的小河清水潺潺,令人流连忘返。而田间地头上,烟薯25号蜜薯苗儿和黄烟长势喜人,田野里也呈现绿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说起这些,就不得不浓墨重彩地介绍下该村原在外能人殷方海。
殷方海,男,1989年3月入伍,1991年12月退伍回乡,利用在部队学到的驾驶技术,先后干过物流运输、经营加油站,经过多年的积累,家境殷实,成为名副其实的“殷总”。2018年11月,潍坊安丘柘山镇党委审时度势,结合回引人才政策,回引殷方海回村内任党支部书记。自上任后,殷方海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积极探索发家致富新模式,槐抱榆村连续两年高票当选柘山镇干事创业好班子,殷方海本人也荣获2021年安丘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服务百姓,带动群众致富
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百姓致富,是村带头人的重要职责。殷方海上任村党支部书记之初感觉压力很大,他及时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立足槐抱榆村实际,牢牢把握全镇调整产业结构契机,以带领全村百姓致富为目标,积极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流转。流转土地前期,部分村民对蜜薯认识不足,局限于传统的花生种植上。为了打开局面,殷方海专门挨家挨户讲明白镇上调整产业结构的优惠政策,消除群众们的后顾之忧,自己带头新发展烟薯25号地瓜50亩。作为带头试点,他细心管护,试验田的烟薯25号蜜薯的收益比花生高好多倍,群众们逐渐认可了种植蜜薯。为了增加规模、提升效益,殷方海多次邀请山东省知名专家、潍坊市农业农村局的农业专家郑以宏及安丘“蜜薯大王”高国三到槐抱榆村培训蜜薯种植技术,让每名老百姓都能够成为蜜薯栽植的行家里手。
回引人才,服务当地发展
“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这是殷方海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一切工作、行动的出发点和准则,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诠释了人民公仆的真谛。他积极联系在外能人,积极为当地提供有效项目线索和人才线索,目前经他联系的商贸项目已办理工商注册,开始正常经营,经他联系的人才项目开始实质洽谈。其中经殷方秀联系的商贸公司已经累计实现税收约10万元。同时,殷方海积极联系从商时积攒下的人脉,发动联系优质客户到本村收购蜜薯等农产品,让群众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高价出售农产品。近几年,通过蜜薯、黄烟种植,切实提高了槐抱榆老百姓收入水平,殷方海赢得了更多群众的支持。
心系群众,认真履职尽责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看干部”。他曾在部队领兵,退伍后,他回乡领民,部队严谨的工作作风深深地影响了他。只要是上级安排的任务,他都力争带头完成,给整个班子队伍赋予了一种雷厉风行的态度。工作群里,时常看到他带头劳作的照片。以陈家车庄土地整理项目和金李路复修清障工作为例,他第一时间做通群众工作,完成清障,确保工程能够按时动工。在服务群众方面,他怀揣一颗诚心对待群众,十分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他非常关心着槐抱榆村的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并将此作为每次“党员活动日”的必修课,带领党员一起去帮他们打扫卫生、整修房屋,特别在雨季,部分老人们房屋正好位于低洼处,一下雨便积水。殷方海就和他的班子成员们在老人房屋的西侧挖了排水渠,并给漏雨的房屋换了瓦。殷方海还带头充当起了留守儿童们的“代理家长”,照看他们写作业、玩游戏,定期给他们资助。通过一系列的小事,使整个党员队伍形象越来越好,赢得了全村老少爷们的信任和支持。
关注民生,改善人居环境
民生无小事,殷方海对事关民生的工作,向来是一抓到底。无论是扶贫、低保、助残,还是修路、危房改造、环卫整治,凡是惠民项目,他都会亲自带头,认真把关,确保实惠能够真正落实到老百姓身上。在全市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大形势下,为给老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殷方海积极带头,自掏腰包捐款9000余元,鼓励村民参与到共建村内公益事业,并邀请了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和老党员成立捐款理事会,使公益款在阳光透明下使用。殷方海带头先后对该村主要街道、房前屋后进行“大扫除”,拓宽连村路至8米,修复加宽村内小桥11座,新上太阳能路灯79盏,加宽修通3条宽5米的生产路共计2300米,修建村西大雁河滚水桥1座,大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在丰富群众文化方面,他东奔西走,邀请专业人员,重修村址石,复原了路口原槐树抱着榆树的标致景观。同时,新建文化广场和乡村大舞台各1处,成立本村周姑戏表演民间剧团,并多次组织到柘山镇参与老子文化艺术节演出,有效提高了该村的知名度。
安丘融媒:李平 通讯员:张国启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