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
2021-07-30 14:37
发表于山东
原标题:云南勐腊:保护多样物种,建设多彩家园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
千山万壑披锦绣,林海铁壁筑南疆。云南省勐腊县是中国大陆和世界上同纬度地区植物生长最密集、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也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因热带雨林茂盛,地理位置独特,被称之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
取得如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就离不开持续开展的保护工作,多年来,勐腊县认真探索的绿色发展之路,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自然资源得到科学保护,而且让老百姓共享红利。保护多样物种,建设多彩家园。勐腊县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推进物种保护工作,让勐腊的“动植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的美称飘向更远的地方。
山坳层林尽染,坝子蓝绿交融,数量众多的植物群丛,共同绘就了勐腊县一幅壮阔的绿色画卷;“家乡宝”亚洲象出没丛林,“精灵”钳嘴鹳更是与勐腊深耕10余年的不变情谊……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命绽放着最绚丽的姿态。勐腊县地处三国交界,漫山遍野的森林不仅是中国的生态屏障,还具有国际生态圈功能和影响力。
勐腊县干部群众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立足实际 全力推进
“没有树就没有山,没有山就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田,没有田就没有人。”这是傣族人民古老的谚语,充分展示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依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从动物、植物到微生物,生物多样性不但记录着地球演进的足迹,也陪伴着人类蹚过岁月长河。勐腊县立足自身实际,全力推进物种保护工作,为擦亮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底色尽一份力量。
创新管理,完善制度。 近年来,勐腊县持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各种制度。2014年12月,勐腊县落实 “立足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扩大保护区面积,构建西南绿色生态安全屏障”的“4185”自然保护区与保护小区建设规划,设立勐腊县县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9.04万亩,森林覆盖率99.2%,生长着黑黄檀、四树木等55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生活着蜂猴、穿山甲等21种国家1、Ⅱ级保护哺乳动物和灰孔雀雉、白鹇等46种国家1、Ⅱ级保护鸟类以及巨蜥、蟒蛇等8种国家级保护爬行动物,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
2018年5月成立勐腊县县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内设4个股室,下设6个管护站,隶属勐腊县林业局(现勐腊县林业和草原局)。成立初期,首要任务是开展保护区联合勘界核权工作,确定保护区范围及界线,实施《勐腊县县级自然保护区界桩、界碑等标识项目建设》《勐腊县县级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项目》,从而大大提高保护区边界空间管理精度,提升保护区信息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新时期保护区管理需求,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
规划先行 保护优先
2015年3月,勐腊县林业局委托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勐腊县县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9年10月,该规划通过了州级评审,形成成果上报省人民政府。
巡山护林,发光发热。 身穿军绿色制服,背上背包、干粮、水壶和砍刀,钻进莽莽丛林里,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与山林鸟兽为友,这是勐腊县县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所有管护人员的工作常态。
“巡山的路途有你想象不到的凶险,比如:保护区纵深巡护来回需要花3天以上时间,路上偶会遇到马来熊、野猪等凶兽,以及蛇、虫、蚂蟥等。”谈到巡山的艰辛,护林员唐红卫感触颇深。
在勐腊县,像唐卫红一样的护林员还很多,勐腊县共有29个森林管护站、770多名管护人员,这些护林员长期坚守在森林一线,用心血和汗水托起勐腊的绿水青山!
科技创新,攻坚克难。 勐腊县县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为了进一步提升保护区管护能力,多方筹措,投入新科技设备:管护站配备摩托车、无人飞机、GPS定位仪、执法记录仪、触发式红外线相机、风力灭火器等先进设备。
大山深处云雾缭绕的勐腊国有林场龙门管护站时,站长曹建军正聚精会神在盯着监控视频,实时观察着无人机巡护和红外感应拍摄装置拍摄到的林区情况。
“哪个路口有人进山?或者哪一片林区情况异常,我们都能及时掌握,并迅速安排人员赶赴现场处置。”曹建军介绍说,目前林场給站里配了一架无人机、20套红外感应拍摄装置和电子地图等智能设备,龙门管护站所管辖的108125亩国有林,除部份重点地区还需要进行人工巡护外,已经实现了智能化管护。
“以前,在没有投入这些先进设备的时候,保护区巡护监管、监测难度大,但是自从有了这些‘宝贝’,不仅大大节省了巡护人力,而且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近年来,境内有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朋友们陆续被红外相机拍到。你看,在2021年的3月,通过用红外线相机监测,我们发现了以前从未见过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猫’”还有鼷鹿、金鬣羚、黄喉貂、熊狸……。谈及科技给巡护山林带来的红利,护林员、也是无人机操作员的沙查欣喜地介绍道。
砥砺奋进 勇于担当
盛夏时节,明媚的阳光下,清澈碧蓝的勐腊县南腊河波澜不惊,郁郁葱葱的廊道上随处能听见小鸟在欢唱,四处都有各色鲜花绽放。
村民龙兴乐呵呵地说:“钳嘴鹳自从于2013年造访南腊河后,舍不得离开了,一定是南腊河让钳嘴鹳有了忘归的感觉。其实不仅仅是钳嘴鹳,现在生态保护得好了,清晨或傍晚,经常看得到在南腊河岸对面有野生小动物不慌不忙地来喝水。”
勐腊县级保护区南腊河生态保护能取得如此“看得见”的实效,离不开这样一只队伍——勐腊县县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管护站。据介绍,县级自然保护区辖区共有6个管护站、驻守有34名长期护林员,在保护区内规划了56条巡护路线,他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森林防火,重于泰山。 在2020年这样异常干旱的年份,县级保护区各管护站与县防火办订立了防火责任状,同时站里的每个站员也订立了防火责任状,防火工作层层落实到位,确保了保护区辖区内没有发生火灾,有效的保护好森林资源。
除了各项常规工作以外,工作人员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冲在前线。 保护区拱丙管护站、南腊河管护站联合关累镇派出所、曼岗警务室参加疫情防控堵卡426天,638人次。还有8名站员参加了勐腊县磨憨的酒店疫情防控隔离工作。巾帼不让须眉,写请战书的女站员陈润,她累计参加了76天的疫情防控隔离工作,现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战斗。
日常巡护,行为有力。 保护区管护站加大了巡护力度,有效的打击了违法违规的行为。还配合保护区界桩、界碑安装人员完成了保护区标识建设的安装定位工作。2020年,辖区6个管护站、34名护林员巡护共1165天,单边里程20130公里,出动摩托车2270台次,巡护4455人次。
扫黑除恶,重拳出击。在学习好各项文件精神的同时,到村寨进行森林资源保护宣传、发放扫黑除恶宣传单(画)。2020年,勐腊县县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在林区安装的红外线相机拍摄到了盗猎份子进入林区盗猎的图片、影像9个,将案件线索移交勐腊县森林公安关累镇森林派出所。经查实,抓捕和惩处犯罪分子7人。
勐腊县级保护区管护站凝聚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勐腊之力”。“在管护站没有成立之前,村民上山打猎、伐木的情况比较多。自从成立管护站、成立保护区以后,通过工作人员广泛宣传,老百姓的自身素质得到提高,从‘打鸟人’变成‘护鸟人’,从‘伐木人’变成‘护林人’”南腊河管护站站长沐明川语重心长地说。
勐腊县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坚持发展与保护相协调,呵护绿色、追求最美,进一步提升保护区管理水平,让“绿色”成为勐腊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鲜明底色。
(素材来源勐腊县融媒体中心)
阅读量:7832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