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1-12-21 15:29
发表于山东
12月21日,首届民族英雄陈化成文化论坛在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成功举办。该论坛为为两岸专家学者首次联合举办民族英雄陈化成历史人物的文化论坛。
1842年的上海吴淞口,厦门籍爱国将领陈化成面对英军,拒绝议和主张,坚守炮台,不做逃兵,后中弹牺牲,以身殉国。其英勇殉国的事迹感动百姓,百姓尊其为提督城隍享民间万年香火。
论坛通过研讨、论坛、展览等形式,弘扬民族英雄陈化成廉政、兴文、爱国等高尚人格,更好挖掘和研究两岸民族英雄陈化成历史。
活动由思明区社科联指导,福建省民俗学会、厦门市思明区正公忠城隍庙文化传习中心主办;厦门市民俗学会、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厦门市思明区畅德青年汇联合承办,此次论坛汇聚两岸四地专家学者一百余人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论坛活动。
两岸四地专家学者云集 首度发现多处史迹
陈化成生于福建同安(今福建厦门),是清朝高阶军官,曾任台湾总兵、福建水师提督、江南提督等要职,不仅在福建、上海及江浙地区有着社会影响力,其一生在金门、澎湖以及台湾地区都留下了历史遗迹。上海,厦门、台湾均曾建有“陈公祠”,台湾和上海宝山命名有“化成路”“化成桥”。其一生在金门、澎湖以及台湾地区都留下了历史遗迹;海峡两岸人民将其视为护国佑民的“城隍”崇拜,现如今在思明区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陈化成陵园、厦门市文保单位陈化成祠、厦门市涉台文物陈化成故居等重要文化资源。
论坛首度邀请上海陈化成纪念馆前来参会,将厦门、金门、上海、新北、四地陈化成史迹进行联结,多维度展现民族英雄陈化成的故事。承办方厦门市民俗学会表示,论坛后续准备出版陈化成论文集,全维度地解读围绕陈化成的民族英雄气节,其中许多论文中披露的细节也是首次向社会公布。“台湾学者通过翻阅大量史料,证实了澎湖灯塔是陈化成为澎湖副将时与通判蒋镛重修。”此外金门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王宏男在开展论文的田野调查中,首度在金门发现两块陈化成署名的匾额。
英雄画卷首度展现,两岸同胞同心策展
一手执剑,一手执卷,眼神不怒自威,百余年前叱咤战场的老将穿越画卷,徐徐走来。这是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的展馆中发现的陈化成将军文武戎装相。
为推动思明区社科文化普及,思明区社科联与厦门市思明区畅德青年汇于陈化成长眠的金榜文化艺术空间策展,据悉这是两岸文化工作者首度联合策划展览陈化成文化事迹。
此次陈化成文化展览将迎宾、讲古、布袋戏等非遗文化融入其中,让观众通过多元方式感受民族英雄的故事。展览以陈化成将军的生平为脉络,从出生开始到加入水师,官任水师额外外委、澎湖水师副将、广东碣石总兵、金门总兵、台湾总兵、福建水师提督、江南水陆提督等历程。
“疫情没能阻断两岸同胞对民族英雄的景仰。”承办方厦门市民俗学会秘书长李志勇对此深有感触。在两岸同胞通力协作下,历史的脉络渐渐清晰,这正展现了两岸同胞对于民族英雄的热爱,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赤诚之心。比如由热心人数李彩云女士保管的陈忠愍公墓道碑以及陈忠愍公御赐牌坊的石构件原本并不完整,在与厦门市民俗学会副会长、台商洪明章确认时,洪明章认出缺失的部分正是多年前自己收藏藏品,计划“完璧归赵”,目前相关复原工作也在进行中,预计明年将重组。展览上洪明章先生更是展出私人珍藏清代一品官员朝服以及顶戴朝珠等重要文物。
多方全力保护 爱国主义教育源远流长
冬日晴好,位于思明区草埔巷9号的陈化成故居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今年,这里修葺一新,故居外围的浮雕墙,再现陈化成当年英勇抗敌的瞬间。今年4月,思明区发布6条红色文旅线路,陈化成故居就作为爱国旧址位列其中。现如今,在思明区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陈化成陵园、厦门市文保单位陈化成祠、厦门市涉台文物陈化成故居等重要文化资源,成为厦门红色教育的生动课堂。近年来,思明区不断将厦门名人的爱国精神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结合,加强陈化成、郑成功等历史名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其中,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陈化成墓于2018 年底完成维护保养工程,陈化成祠修缮及展陈提升工程也于2020年完成。
据主办方厦门市思明区正公忠城隍庙文化传习中心说明,此次论坛是为明年纪念陈化成将军殉国180周年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届时将举办两岸迎城隍民俗活动、“化成情,城隍缘”两岸青少年书画展等一系列文化纪念活动。
阅读量:39.3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