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彭水:推行合同节水让水资源应用尽用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1-12-30 16:08

发表于山东

近日,走进重庆市彭水第一中学校,节水器具随处可见:在教学区、办公区等公共区域,全是崭新的陶瓷阀芯节水龙头和感应式冲水阀;校园内的绿化灌溉也采用了高效喷淋灌溉技术……这些节水技术的运用,得益于学校“合同节水”管理模式的实施。

合同节水 拧紧学校“水龙头”

合同节水模式指节水服务公司与用水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水目标,由节水服务企业进行相应的技术、设备投入,并进行专业化管理,通过节水服务企业的技术整合、设施整合及相应投入提高水资源使用率,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彭水第一中学校成立于2009年,是一所普通高级中学,校园占地280亩,建筑面积约80361平方米,学校在校学生约9100人,教师及物业后勤服务人员近900人。学校2018年全年用水量700007吨,2019年全年用水量863217吨,用水量上升趋势明显。

据了解,学校因供水管道系统附属设施设备老化、供水管网漏损严重,用水器具老旧、用水方式粗放等一些问题,用水量增加趋势明显,水资源浪费及“跑、冒、滴、漏”现象亟需解决。

针对以上情况,彭水第一中学校副校长张杰告诉记者,学校近几年对节水工作越发重视,为解决水资源浪费及“跑、冒、滴、漏”现象,2020年12月,在县水利局和县机关事务中心的推动下,学校与重庆世博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同节水改造项目。

作为彭水第一个合同节水管理项目,也是重庆市中学类公共机构中第一个采用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的复合型合同节水管理模式,该项目主要通过增加节水设备、控制跑冒滴漏、加强巡查管理等措施开展节水示范创建。

配套改造 节水工作显成效

为确保项目节水效果的持续性,在实施改造过程中,彭水第一中学校充分配合节能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因地制宜的出台了用水管理的每日用水巡查、定期维护、保养、维修等制度,杜绝跑冒滴漏。

——通过专业探测设备,将学校地下供水管网所有走向及管径探测出来,并绘制了完整的地下供水管网路线图。

——将原塑料水龙头、传统抬起式水龙头更换为陶瓷阀芯节水龙头、专利触碰式节水龙头,实现综合节水率50%以上。

——对闲置的近500吨水池进行再利用,将水池中日常收集的雨水自然沉淀后,再因地制宜的引入学校,通过循环水泵进行绿化浇灌和日常清洁用水,绿化浇灌使用高效喷淋灌溉技术。

——开展节水宣传。在主要用水器具及公共区域张贴节水宣传标识及海报。向全校师生发出节水倡议书,并且组织各班级开展节水主题班会,写节水黑板报,在校园营造出节约用水的浓厚氛围。

如今,学校已建成校园能源资源监测智慧平台,可通过电脑和手机实时在线监测校园各区域用水量数据变化,对用水量进行大数据分析。超过预警值的,系统可通过微信等方式直接向用户报警提醒,实现节水可视化、数据化管理。

“学校在水的设施设备、维修管理上实现‘零投入’,提高了全校师生用水的舒适度,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污水排放,丰富了节水教育活动的课堂课程资源,培养了学生节水意识和良好的用水习惯。”彭水第一中学校副校长张杰说。

在实施综合改造后,通过对比水厂提供的改造前后用水量发票,彭水第一中学校2021年4-11月用水量同比改造前节约35.24万吨。

资源节约 节水管理新模式

“合同节水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多赢的节水管理新模式。用水单位不需要投入改造资金,负担轻。节能公司收益是承诺在最低节水量方面达标,这有利于节能公司在节水改造服务方面形成“利益+责任”的倒逼机制,具有很强的制度性和利益约束性。”彭水县水利局工作人员吴松泽介绍说。

近年来,彭水县以节水载体建设为着力点,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健全用水计量体系,改造用水设施,开展水平衡测试等工作,重点打造了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节水载体。通过抓重点、树典型,带动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全面铺开。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6家企业完成节水型企业创建,38家公共机构被评选节水型单位,依云水岸、江城名都、江岸国际3个小区完成节水型居民小区创建,节水载体建成率分别为50%、56%、15%。

与此同时,彭水县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深入开展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节水工作机制,以节水载体建设为抓手,以节水宣传为基础,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努力营造爱水、护水、节水的良好氛围。坚持将节水宣传融入日常,采取“线上+线下”“传统+新兴”等多种宣传形式,开展节水宣传教育,通过典型引领、政策引领、宣传引领“三措并举”,不断增强辖区居民节水意识。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重庆新闻

作者:常碧罗 任会 廖唯

阅读量:23.8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