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济南客户端
2021-12-30 16:11
发表于山东
日前,人社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印发部署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通知。通知要求,强化零工市场支持,因地制宜建设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支持建设一批规范化零工市场。目前,济南市零工市场建设情况如何?存在的哪些困难?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近日开展专题调研,结果显示济南零工市场建设整体发展良好,但受制于线下场地狭小、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管理难和线上零工市场急需政策扶持等因素的制约值得关注。
据悉,本次调研涉及到槐荫区某零工市场、莱芜区某零工市场和历城区某零工市场。从零工市场建筑面积来看,槐荫区某零工市场有6000平方米,其次是历城区某零工市场有1500平方米,面积最小是莱芜区某零工市场860平方米。
资料图片 济南时报王锋 摄
与去年比,线下找工作的人员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
槐荫区某零工市场每天有4000余人来找工作,最高峰能够达到10000余人,比去年提高了60%;莱芜区某零工市场每天有700余人来找工作,最高峰能够达到800余人,比去年提高了10%;历城区某零工市场每天有1000余人来找工作,最高峰能够达到1500余人。
线下零工市场配备了就业洽谈场所及必要的硬件设施
调研了解到,三家零工市场线下都配备了相应的场所和硬件设施。其中配备最好、最齐全是槐荫区某零工市场,建立了25个灵活就业洽谈场所,配置了电脑10台、桌椅40套和停车位82个。
线下零工市场定期举办零工就业专场招聘活动
槐荫区某零工市场为零工就业提供每月一次企业招聘,同时,每日通过园区大屏、微信管理群以及“招蓝天下”APP线上平台不间断提供招聘信息。服务中心园区共举办灵活就业专场招聘活动26次;莱芜区某零工市场依托于镇街开展“集头招聘”30次;历城区某零工市场共开展招聘活动2次。
线下零工市场提供代理信息发布、就业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
槐荫区某零工市场大厅内设有求职、用工信息登记、人力资源服务、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等服务。另外,在“招蓝天下”APP平台以及微信管理群内每周发布零工就业指导、零工政策解读咨询、招工找工信息代发等服务。莱芜区某零工市场内利用电子屏全天免费实时发布招聘、求职信息,以及就业、创业政策知识。
线下零工市场为零工就业人员提供特色便民服务
槐荫区某零工市场设有法律援助窗口,安排法律方面工作人员和相关专业人士值守,为零工提供政策咨询和法律咨询服务,做好零工普法宣传、维权调解,引导用工方合法用工,帮助零工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暖心贴心服务真正让农民工服务中心变成“零工之家”。莱芜区某零工市场加强对务工人员关怀,市场设有停车场、开水炉、风扇、空调、电视机、电子屏等免费服务设施,并设置了“爱心服务箱”,免费提供应急药品、车辆维修工具、雨具等便民设施。历城区某零工市场从方便零工和用工者就业出发,优化环境、合理布局,为零工和用工者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在运行服务过程中,逐步完善洽谈、交易、信息对接、矛盾调处机制。
线上零工市场建设处于发展阶段
调研的三家零工市场中只有槐荫区某零工市场同步建设线上数字零工市场“招蓝天下”APP,目前处于发展阶段,将零工整合至线上平台,目前已建立线上招工找工平台,让零工行业齐聚“招蓝天下”APP数据平台,在线上招工,线上求职。下一步将致力于为零工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持续完善招工找工平台“招蓝天下”APP。坚持服务于4亿零工,一站式解决招工、用工、就业问题。为零工提供培训、电子劳务合同、保险、工伤鉴定、法律援助,有效保障安全。同时为政府部门、劳务市场、企业、零工等提供灵活用工的整体解决方案。
线下零工市场存安全隐患 线上市场提升空间较大
据了解,受现有零工市场场地制约,用工车辆无处停放,导致务工人员不愿意进入大厅,“马路市场”依然存在;“退路进厅”难度大,交通安全隐患多,零工务工人员出行基本靠电动车、自行车、摩托车,交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同时,务工人员集中在马路边候工,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其次,零工市场人员良莠不齐,存在管理困难。由于在技能水平、道德品质、诚信度等方面缺乏基本的了解和信任,致使零工求职难,同时用工方对专业的零工需求较高,致使这部分零工候工时间较长。
目前,线上零工市场有待进一步扶持。线上零工市场“招蓝天下”的负责人反映在完善“数字+零工市场”功能、搭建实时在线的网上人力资源市场等方面需要政府政策、资金的扶持。
建议有关部门规范引导市场建设开展培训加强扶持政策
根据调研情况,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建议有关部门,从规范引导零工市场建设、加强零工公共就业服务、保障零工就业权益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推进零工充分就业。
需结合当地实际,在零工聚集地科学规划建设一批规范化的零工劳务市场,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运营规范、成效突出的零工劳务市场给予补助。
开展职业道德和技能培训,实施职业技能鉴定,使零工和用工方供求主体实现基本对等,建立技能水平、诚信制度等,从而减少候工时间。
加强对线上零工市场的扶持政策,打造一个更加庞大、辐射面更广的线上零工用工平台,让更多的零工就业人员受益。搭建“互联网+零工市场”,为零工人员、用工方提供零工信息发布、供需对接、线上劳务费支付等服务。
阅读量:45.5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