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郓城县张营街道后彭庄村:涉农资金整合 助力乡村振兴

2022-01-06 17:26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6日讯 近年来 ,在全县涉农资金整合的政策下,郓城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依托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加快培育一批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产业优质高效、文化特色浓郁的生态文明乡村。张营街道后彭庄村先后被评为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山东省生态文明村、山东省美丽宜居村、郓城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后彭庄村紧靠S338省道,东距济广高速6公里,西邻彭湖湿地,古赵王河如玉带缠腰,绕村而过。优美的自然风光,造就了这里平原水乡的独特风韵。后彭庄村辖13个村民小组,828户,2636人,村庄占地面积800亩,耕地面积2947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00元。

一、选好一套班子。乡村振兴,村级班子是关键,后彭庄村两委班子坚强有力,群众威信极高,工作思路非常清晰,热心村级事务,模范带头作用发挥较好。村内大力开展“四邻联动”活动,全村党员包片联户,群众有困难第一时间帮助、有问题第一时间赶到、有纠纷第一时间解决,在村庄事务中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机制,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大幅增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落实村务公开、村民议事等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做好保证。

二、实施一项规划。聘请专业团队,高标准制定了美丽休闲乡村建设规划,结合后彭庄村村庄特点,细化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定位,优化服务设施布点,划分了百年古巷文化区、旅游综合服务区、牡丹文化展示区、公益文化体验区、民族音乐休闲区等五大功能区,既保留村庄传统风貌,又融入现代文化元素,着力打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特色村。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6000万元,游客中心、村史馆、停车场等设施以建成投用。

三、做强三大产业。坚持用旅游理念经营农业,成立了梦真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确立了现代农业、音乐产业、乡村旅游三大发展方向,筑牢产业支撑。鼓励支持返乡创业人员,投资5000万元,规划建设了集绿色种植、农业科研、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后彭庄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种植葡萄、西红柿、香瓜等产品,年实现产值4000万元,带动2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务工就业,帮扶5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引进东盛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2400亩采煤塌陷区,采用PPP模式,投资32亿元规划建设了彭湖音乐特色小镇,着力打造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引进中农量子集团,投资1200万元,建设完成了微藻肥生产基地及70座绿色蔬菜大棚,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村南建有360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真正实现了农业兴农、农业富农,成为市级“一村一品”示范专业村,先后有7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拥有“红果番”等15个农产品商标。

四、推进三大工程。结合村域、路域、水域治理,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着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宜居宜业宜游环境。一是实施“一村翠绿”工程。累计投入资金50余万元,栽植绿化苗木1万余棵、绿地2万余平方米,营造了“车在林中行、人在花中游”的生态美景。二是实施“一塘清水”工程。投资15万元,综合治理村内3处坑塘,形成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三是开展“一院洁净”工程。建成日处理200吨的污水处理厂,完成770多户改厕,每户配备分类式垃圾箱,村集、镇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初步形成,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大幅提升。

五、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做好基础设施文章。加大投入力度,累计硬化道路3万余平方米,实现 “户户通”,安装太阳能路灯400余盏。建起村民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丰富了村民文体生活。二是做好水的文章。充分利用后彭庄村四面环水的地理优势,修建观光桥梁、码头,打通几条水系,打造水上旅游项目。三是做好传统文化文章。后彭庄村已有上千年历史,在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保留文化传统,对历史建筑、家祠及相关文物进行妥善修复,并修建村史馆,记录村庄变迁历史,传承历史文脉,留住乡愁乡韵。

下一步将争取各项优惠政策,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进度,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将后彭庄村打造为齐鲁大地乡村振兴的样板村。

郓城融媒记者 黄贵鑫

文章为创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郓城融媒

作者:商策

阅读量:13.5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