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星辰大海】荒凉近海铺就壮观红地毯 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晕出莱州湾畔一抹红

来源:齐鲁网

2022-01-18 09:10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18日讯 “红地毯”是黄河口独特的湿地自然景观之一,深入这片新淤地,在接近大海的地方,一片片苍茫、雄浑的“红地毯”,从眼前一直漫延到天边,极目远望,像火海、似朝霞,分外迷人。

据了解,形成如此美丽景观的黄须菜,学名碱蓬,又名翅碱蓬、黄茎菜,自春至秋由绿变红。每年进入农历八月,都会迎来黄须菜一年中最红的季节。深红色碱蓬簇成的“红地毯”上空,一群群鸟儿不时掠过。鲜艳的“红毯”绵延不绝,其间或点缀绿色的芦苇,或停留驻足觅食的鸥鸟,处处洋溢着浪漫风情。

早年间,这里却是一片荒凉。由于近年来人类活动干预,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潮沟淤涨、消失,贝类、鱼类、藻类等生物减少,影响了海水交换能力,致使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近岸海域典型生态系统呈现亚健康状态。 

(修复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东营实施了东营市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生态修复项目。针对小岛河项目,采取了拆除历史围海设施,完成潮汐通道疏通,补种柽柳和翅碱蓬等措施。同时,通过开展铜藻养殖和牡蛎礁——海草等多重系统的构建,开展藻类修复,并利用自然牡蛎礁改善该区域内贝类生物量,从而提高修复区域的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扩大种植区域 远海到近岸合理划分

在滨海植被修复过程中,为确保修复效果,首次种植时尽量扩大了种植区域,以确定该区域滨海植被的适宜生长高程等环境。在修复过程中,综合运用海洋技术与原生植物生态修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充分了解翅碱蓬的生活习性,结合历史上翅碱蓬分布情况和生境现状,以本地翅碱蓬等耐盐碱原生物种为主,合理安排修复区域、修复密度、修复时间和修复方式,并安排专人对整治修复范区进行管护与保养,确保成活率和生态修复效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机械撒播与人工撒播相结合方式,并提前对其种植区域进行划分,种植采用从远海到近岸的方向分区块划分。 

(修复后)

微地形改造构建原始滩涂 科学育苗保生长 

为确保种植效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选取适宜场地搭建育苗场,在项目区选划1%-2%面积,作为科学育苗繁育场所。整体布局设计与项目区相协调,育苗场所与其他区域相对隔离,选用设备、材料安全、环保,育苗培养基所选材料可降解,在品种选择上广泛搜集、引进不同环境区域的翅碱蓬种源,选育抗盐、抗旱等抗逆性强的品种,从种质上解决抗盐问题,提高翅碱蓬的抗盐能力,扩大翅碱蓬的生长区域。待育苗成熟后,及时移植人工繁育的苗种,做好移植苗种养护工作。

为保证碱蓬生长,在潮沟疏通后的基础上开展微地形改造,利用潮沟分割出的碱蓬修复区域,提高滩涂的淹没时长,增加滩涂的漫滩流速,提高水体对滩涂盐分的洗刷作用。构建适宜碱蓬生长的地形分布,构建适宜的碱蓬区坡度,一方面保证碱蓬的淹水时间及流速,另一方面保证滩涂落潮时的退水速度,避免落潮后出现存水现象。微地形改造方案本着根据现状地形、尽量降低土方工程量的原则,构建较为原始的滩涂形态。

无人机航测 为修复效果保驾护航

项目组定期开展的田间管理工作,能够保证翅碱蓬正常生长和生长区域面积稳定。根据翅碱蓬所处生长环境,因地制宜采取灌溉、间苗等多项田间管理措施,有效改善翅碱蓬的生存环境,促进翅碱蓬群落健康发展。

为确保修复效果,在翅碱蓬、柽柳种植修复期间,每月开展无人机航测,获取项目区正射影像和视频资料,确保监测资料可清晰体现苗株生长情况。   

为及时优化修复方案提供一手资料,通过对正射影像图形进行分析、识别,获取潮沟位置、长度以及退养还滩位置、面积等信息,采用人机交互等方式,对翅碱蓬、柽柳生长范围进行空间聚类、量化处理,并通过与设计指标进行比对,分析项目实施结果是否达标。

生态修复后,翅碱蓬自春至秋由绿变红,鲜艳的“红毯”绵延不绝,于光阴荏苒中,酿造出一片片火红的生命邑泽。流水布于红滩其中,更盈出水之芳华。

来源:齐鲁网

东营新闻

阅读量:18.6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