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卿:从下岗工人到非遗传承人

来源:潍坊融媒

2022-01-29 09:19

发表于山东

手指轻弹,一针一线绣绘万千景色;意随心动,金丝银缕化作锦绣欢歌。一根普通的银针,伴着不同颜色的彩线和灵活的针法,在她的手中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1月26日,记者在安丘市古槐小区见到了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扒绣传承人马玉卿,在她的案头,虎头帽、虎头鞋、虎头挂件……一件件与虎有关的绣品格外显眼。

临近春节,马玉卿仍在加班加点赶做手工虎头帽。她说:“虎象征着权威,寓意吉祥。平常年份,虎元素制品就比较受欢迎,加上今年是虎年,这类制品格外畅销,必须把客户定制的虎头帽、虎头鞋订单全部赶出来,让孩子们穿戴一新过新年。”

匠心独具,作品连连获奖

马玉卿展示自己制作的挂件。

走进马玉卿的工作室,案头摆放的、墙上挂着的全是绣品,有各式各样的包包,有做工精美的车上饰物,也有挂在衣架上的挂件,绣成一串的“十二生肖”更是惟妙惟肖……

马玉卿说,安丘扒绣属鲁绣的一种,也叫扒花,是安丘绣品的主要品种之一。特点是针线粗犷、色彩浓郁。扒绣是个精细活儿,每一幅作品都要经过选题材、设计、选备原材料、配线、手工落稿、刺样、印样、上绷、绣制等多道工序,既得细心,更要耐心。有时候为了一个生动传神的形象,她一坐就是半天,绣一幅精品,短则十天半月,长则需要半年多。 功夫不负有心人,马玉卿的技艺日臻完美。她的作品《母子情》在第二届中国(潍坊)民间艺术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手绣挂件《连年有鱼》获得2018年寿光文化产业精品展一等奖;作品《芙蓉蜻蜓》获得2019全国非遗传承人联展金奖;作品《牡丹》在2020年好手艺创意大赛中获优秀奖。2021年,马玉卿的安丘扒绣被评为潍坊市级非遗项目。

痴迷绣工,下岗女工成扒绣大师

马玉卿做的虎头帽。

今年50岁的马玉卿是安丘市官庄镇马家寨庄村人,从七岁开始,奶奶就手把手地教她缝制鞋垫,也是从那时起,“刺绣梦”便在马玉卿的心里扎了根。

1988年,马玉卿考入安丘一中学习美术专业,毕业后到安丘工艺品厂从事设计工作。闲暇之余她不忘绣鞋垫、手帕、荷包等物件,久而久之,绣工更加娴熟。

1997年安丘工艺品厂破产,马玉卿成了一名下岗工人。之后,她又成立了一家自己的工艺绣品厂,主做外贸出口。尽管如此,她还是割舍不下心中的那个“绣品梦”。再三考虑,马玉卿决心拾起奶奶手中的绣线。

为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马玉卿重新拾起自己的专业,将绘画与扒绣融为一体,绣出的花草、动物等图案栩栩如生,独具特色。

传承技艺,教会外国人

小朋友戴着虎头帽。

马玉卿说,扒绣目前的情况是经济效益较低,导致从业人员少、发展状况不尽人意。

如何将扒绣技艺传承下去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马玉卿积极参加展会活动,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弘扬这项技艺。 2019年8月在齐鲁酒地举办世界国际象棋少年锦标赛期间,马玉卿做的蝴蝶挂件被参赛的外国朋友抢购一空。期间,她手把手地教会了一位外国教练扒绣技艺。

马玉卿表示,自己愿意免费将所掌握的扒绣技艺传授给喜欢的人,让它永久传续下去。她积极参与市文旅局组织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免费向学校师生传授扒绣技艺,希望有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加入到扒绣队伍中来。

来源:潍坊融媒

潍坊新闻

阅读量:43.6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