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连南成功创建广东林下经济示范县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2-02-23 23:05

发表于山东

连南瑶族自治县在广东省、清远市大力支持下,推动连南金坑林业片区作为广东省发展林业经济及清远市林农转型发展试点。经过6年的探索运行,连南林农转型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当地林农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00元,实现成倍增长,为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3%,已接近全县平均水平,为全省林农转型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推广、可复制的路子,连南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林下经济示范县。

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农收入增长速度

连南是广东省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境内九山半水半分田,林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1.67%,群众多分散居住在高山深壑,生产条件极差,只能依赖“木头经济”和外出务工,收入增长缓慢。2014年,当地林农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5060元,仅为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6%,成为清远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

为了转变林区经营模式,连南以企业投资为主、政府资金扶持为辅的方式,积极培育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林农从个体农户、家庭小作坊经营模式向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转变。目前,已培育专业合作社6个,引进农业公司8个,联农5340户,成功申报广东省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个、广东省示范家庭林场4个。建设“林农转型专家工作站”科研基地,与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清远市农学会等科研机构结成科研项目合作和人才培训联动机制,柔性引进59名涵盖“初级生产-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全产业链的专家团队深入林区对林农开展培训指导,推广林下经济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为林区发展培育实用型人才、促进林区产业发展。选准林下经济产业项目,以壮大林业“六大产业”为主线,推广香菇、灵芝、蜜蜂等林业传统特色种养产业,科学开展高附加值种养,推动林业经济多元化、规模化发展。目前,林区菌类种植100万棒,年产量750吨;金银花种植面积3802亩,年产量300吨;茶叶种植面积约9417亩,年产量859吨;油茶成为林下经济的金字招牌,种植面积约5万亩,年产量超1000吨;林下养鸡、养牛、养羊、养蜂等养殖产业总产值超2000万元。

发展生态旅游,破除林农对“木头经济”依赖

连南结合林区森林资源探索发展生态旅游,投入1200万元因地制宜打造大雾山森林穿越、金坑河观光、狮劲溪漂流、金坑森林康养小镇、“云上瑶家”度假村、林下经济休闲农场等旅游项目,并投资1251.36万元打造全长11.537公里的旅游公路,进一步完善森林旅游线路的基础设施。结合林区红色文化探索发展红色旅游,依托金坑、大龙山、小龙山等林区是中国共产党在粤桂湘三省结合部的游击根据地的历史,大力挖掘整合红色资源,成功打造“岭南瑶乡第一面红旗”红色教育路线,实现红色文化旅游与林农转型同频共振。结合林区传统生产方式引导林农参与旅游经营,立足少数民族传统手工业生产销售木制工艺、根雕、盆景等旅游商品,立足林区种茶制茶传统发展茶园观光旅游,立足少数民族村寨特色发展农家乐和特色民宿,打造乡村度假示范村,推进林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推动移民搬迁,改变林农生产生活条件落后面貌

连南建设移民新村,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分批组织林区地质灾害点和“两不具备”村落的林农移民搬迁到县城,并通过合理的补助和政策倾斜,探索鼓励林农自主在县城购房或自建住房,2015年以来,连南共投入资金1365万元,对林区3个地质灾害村265户群众进行整村搬迁,对2个“两不具备”村147户群众安置到县城高寒山区移民新村,共移民安置林区群众72户324人。建设社会综合服务站,结合农村综合改革开展林农搬迁跟踪服务,在县城及林区各行政村村委均设立了社会综合服务站,方便林区群众及移民群众就近办事。新建县城中小学校及幼儿园,2015年以来,共增加幼儿园学位650个、小学学位2661个、中学学位540个,有效解决移民林农子女进城入学问题。建设林区劳务输出服务站,提供就业信息,并加强林区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提升林农职业技能,引导扶持林区移民在县城就近就业、自主创业等增加收入,大多数移民家庭年收入增长到5万元以上,少数达到了7万元以上,切实实现林农搬迁“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推动育林造林,解决林农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

连南持续推动封山育林,以每亩生态公益林46.9元的标准向林农发放补偿金,保障封山育林期间林农的经济收入,推动封山育林与林农收入平横,6年来,共向林农发放生态公益林补偿金1.51亿元。组建林区生态公益林护林队,按每5000亩配备1名专职护林员的要求,从林农中招录专职护林员,对林区内的森林资源和生态公益林实行常态化管护。持续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建立生态公益林资源档案,严厉打击毁林开荒、采石、取土等乱占林地行为,严格执行林地转为非林地定额制度,有效保护林地资源。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封山育林和扩大生态公益林面积等工作,2021年,人工造林5767亩,抚育11800亩,封山育林8372.7亩,累计发放造林补助资金129.28万元,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95%。在增加林业碳汇的基础上,探索设立连南生态银行,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功能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探索推动林业碳汇交易。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广东新闻

作者:王慧星

阅读量:24.8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