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2-03-18 09:00
发表于山东
编者按:石城县是中国白莲之乡、中国灯彩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温泉之城,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北部,于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建县,因“环山多石,耸峙如城”而得名。全县辖11个乡镇、1个城市社区管委会、131个行政村,总面积1567平方公里,总人口33.3万人。这里人文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美,红色底蕴深厚,处处生机勃发,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连续七年获评赣州市高质量发展(科学发展)先进县。我们特开设《你所不知道的石城》专栏。本专栏由中共石城县委宣传部和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共同主办,有关内容已由石城县史志研究室等单位审核。
今天请看第一期:《石城阻击战筑起红军长征前的安全屏障》
当年红一方面军长征前夕,中央苏区北线战场进行的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战斗——石城阻击战,不仅给了进犯之敌以大量杀伤,而且有效迟滞了敌军南犯的步伐,为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完全集结与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934年4月28日,中央苏区北部的重要门户广昌县城被敌占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形势越来越严峻,瑞金的北部只剩下石城这最后一道屏障。为迟滞敌北路军向中央苏区中心进犯,保障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安全集结与转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命令红三军团、红一军团第十五师(少共国际师)和闽赣军区独立七团、独立十一团在石城北部设防,阻击敌人在石城城北至9月底。
参加石城阻击战的红军部队,除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的红三军团第四、五、六师外,还有以彭绍辉为师长、肖华为政委的少共国际师,以及闽赣军区独立七团、独立十一团和石城地方部队,共20000余人。根据中革军委的部署,参战的红军部队在广昌、石城交界处,至石城县城约50华里的纵深地域里,设置了三道防御地带,每道防御地带又设置了三道防御线。
1934年9月26日,石城阻击战正式打响。拂晓,敌炮兵首先向中华山阵地轰击。随后,敌第四师向中华山、第八十八师向黄泥寨,第七十九师、六十七师向钟子寨等红军阵地同时发起进攻。由于国民党军队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占有绝对优势,在战斗中红军伤亡很大。26日晚,红三军团司令部根据当日战况,对各师团的防御阵地和战斗任务作了局部调整,主力移至分水坳、乌墩坑、莲坑等支点,以加强第二道防御线的防守。27日拂晓,国民党军队仍以飞机、大炮开路,对红军阵地进行破坏性轰炸。红军指战员根据红三军团司令部的命令,以纵深配备对深入之敌予以阻击,给敌人以一定杀伤后。于黄昏时退出战斗,撤至桐江、小松及其以南阵地。
红三军团在以后几日的战斗中改变战略战术,在一线阵地的各支点只留下少量兵力与敌保持接触,主力则部署在二线阵地,一方面加强对一线阵地的支持,另一方面对深入之敌集中歼灭。与此同时,将独立七团和独立十一团调至石城县城以南构筑工事,为下一步阻敌南犯作准备。在9月28日至10月6日的战斗中,红军不但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而且有效地扼制了国民党军队向南推进的速度。10月6日下午,红军主力根据中革军委的电令,撤至石城南部的观下、屏山、横江、洋地等地。至此,石城阻击战宣告结束。
石城阻击战从准备到红军主力完全撤离石城,历时40余天,阻击敌人进犯石城的实际时间比中革军委原定计划多了7天,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审签:郑少忠
欢迎投稿,投稿请发rmrbjx@126.com
阅读量:9.6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