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中国经济的“三重压力”如何应对?专家支招

来源:学习中国

2022-04-04 21:52

发表于山东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如何理解和应对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专家这样说。

一、面对需求收缩,要为“三驾马车”保驾护航

构成总需求的“三驾马车”,就是消费、投资、出口。

1.消费

2021年的消费增速放缓比较明显,其中12月增速仅为1.7%,如果减去通货膨胀,可以说是没有明显增长的。2022年1、2月,消费增速也只有6.7%。在此情况下,我们都能感受到消费所形成的压力。对此,我们要对当前影响消费的因素进行分析与掌握,再从政策上进行有效针对和化解。当前导致消费增速下行的原因,是消费能力的不足,还是消费意愿的不足?如果是消费意愿的不足,总体来讲是比较好解决的;如果是消费能力的不足,那么我们解决起来就要从长计议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两个方面的原因都有:

第一,消费增速持续放缓明显与消费意愿不够强烈有关系,其中一方面来自于当前消费能力上的一些局限,另一方面也与消费场景、商品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好的产品不足、有沉浸体验的消费场景不足等等。过去的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家电等补贴政策,应该改为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情况来主导落实。在全国层面,中央政府应该主要做两件事:一是支持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二是支持新消费场景的形成和商业圈、商业街区的改造升级,即以此为基础使我们的消费更有质量、主动性和驱动性。

第二,消费能力不足。尽管我们居民的收入和可支配收入都保持着稳定增长,基本上与GDP增速保持同步,但是上述论调忽略了一个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家庭债务。很多家庭,一旦背负债务,就必须先偿付债务后才能形成消费支出,这就导致了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不足。

因此,如果要再提升消费,需要做好两件事情:一是推进收入分配改革,二是加强对家庭债务的管理与引导。当前对家庭债务进行合理的管理和引导的关键,是做好对房贷的管理,既不能由不放松导致巨大风险,又不能完全放松使居民债务负担再度快速上升。因此,必须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2.投资

尽管2021年与2022年开年的实体经济投资是不错的,但是在房地产板块、基建板块以及供热、供水、供气、供电板块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202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为4.4%,而其中11、12月份接近于零增长,这可能会造成一些风险的蔓延,比如金融体系进入紧缩期等。对此,2022年要做好三个工作:一是保交付;二是去库存,有效地保障和引导居住性需求;三是综合性地保障居住性需求,比如购房或租房两种形式,最终实现老百姓更好地安居和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有序发展。

2021年,基建投资增速只有0.4%,其主要原因是对政府隐性债务进行全面纠正和改革,使部分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公司等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资金配套能力差、支持能力下滑的问题,导致很多基建项目未能按照预期的目标来进行开工和投入。2022年,要对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进行重大调整,就是既要严格限制新增隐性债务,又要允许灵活管理存量隐性债务,以此为基础来为新年度正常的固定资产投资扫清障碍、提供支持。同时,对于政府的融资平台、公司的新发债务,我们不能使之再形成新的政府隐性债务,但在出现债务负担相对沉重的问题时,我们可以为融资平台、公司提供一定程度的便利和支持条件。

2021年,我国供电方面存在一些区域限电或对“双碳”目标转型过急的问题,导致一定程度上的企业亏损或政策阻力。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在供热、供水、供气、供电领域的正常投资活动,在做好二氧化碳回收捕集工作的前提下,已经可以如期开展了。

3.出口

2021年的出口形势向好,我国进出口商品总额增长21.4%。2022年的出口将面临三个方面的重大挑战:一是全球“宅”经济的形势将出现调整,许多居家形成的新需求会有所减少;二是全球产业链的恢复将会导致转移给我国的卖方订单减少;三是新的全球化浪潮出现了部分区域的内向化特点,对外贸形成了新的挑战。

对此,2022年,我国在出口领域安排了三大政策:一是出口信用保险,即一定程度上解决外方支付款项困难的问题;二是出口信贷,即通过买方信贷支持出口订单的完成,最终扩大出口;三是与更多国家缔结双边或多边条约,降低出口壁垒,扩大出口便利性与市场规模。

二、面对供给冲击,要给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

供给冲击,就是短期内涉及面非常广的商品或制度发生改变,导致企业成本全面持续大幅度上升,比如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较为严重的滞胀现象,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对于我国而言,供给冲击主要表现在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如动力煤、铁矿石等,给企业的生产成本带来较大压力。面对生产成本的快速上涨、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提高,企业采取的最主要的应对措施有二:增加库存与签署长期价格协议,然而这将导致企业流动性的快速下降、库存压力的急剧提高。

可以说,我们的供给冲击是“三位一体”的,即成本上升、库存压力加大、流动性压力提高。2022年,我们一方面要做好保供稳价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更关键的,就是要给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对于有效保障小微企业的流动性并给予小微企业更多的资金支持,既要在金融市场上想办法,又要从政府的角度来想对策,比如退返小微企业的增值税进项留抵等。

三、面对预期转弱,要给市场服下“定心丸”

预期减弱,主要表现在生产预期减弱、盈利预期减弱、收入预期减弱等方面。对此,必须要对预期减弱的后果有所认识,如导致低水平均衡,即在“三重压力”下,市场让经济走向增速较低、质量较差并出现损害性调整的“平衡”。对此,尽管处于预期减弱的背景下,我们仍然要推进市场形成更高速度、更好质量的平衡。

同时,我们还要对一些概念有所认识:比如为什么经济增速必须要达到5.5%?因为5.5%是我们创造的新增价值,其中很大一部分要用于老百姓的消费以及政府购买服务、采购商品,并通过消费来满足政府的运转、公共服务的提供以及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获得感的增强,而剩余的部分还包括折旧(维护)与债务的利息偿还。对此,如果我们每年创造的新增价值在减少,进而使净投资能力变为负数,那么就进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所以,我们必须要以10%的净投资能力与GDP比值为警戒区间。

那么,谁能够创造新增价值?实体经济。因此,我们不怕实体经济借钱,只要是用在了改造设备、提高工艺、创新产品等方面。也就是说,只要实体经济能够创造出更多新增价值,我们就可以有效克服债务风险,保持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稳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为中国经济“解压”。

来源:学习中国

资讯24小时

作者:张鹏

阅读量:39.3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727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