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乐业山东】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科教融合” 稳定和促进大学生就业

2022-04-06 19:52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6日讯 (山东台综合广播 高荇)又到一年毕业季,教育部数据显示,今年应届毕业生数量将再创新高。为确保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今年我省将开展“山东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又做了哪些工作?6号上午,由山东省人社厅、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残联联合特约播出的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融媒直播节目《乐业山东》邀请了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相关负责同志来到直播间,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

持续推进科教融合 培养专业人才 助力全省经济发展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2017年5月28日,山东省委、山东省政府整合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四年多来,校(院)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引领,以人才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勇于开拓、锐意进取,持续推动科教融合向纵深发展。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副院长)乔丙武介绍,校(院)主校区设在济南长清大学城,另有菏泽、历城、千佛山、彩石、青岛等5个校区。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2448人。设有26个教学单位,16家创新研究机构。共有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山东省“高峰学科”建设学科、1个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3个山东省一流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3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材料科学、农业科学四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学术机构排名前1%。

毕业生总体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被评为山东省十大最具社会口碑学校、最具就业竞争力本科院校、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全国网络影响力50强本科高校、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和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办学70多年来,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19万名,涌现出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工程师的沃土”,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乔丙武强调,齐鲁工业大学与山东省科学院的整合不同于两所高校的整合,也不同于两个科研机构的整合。整合这样两个领域不同、特点不同的单位,必须要在体制机制改革上有新突破,才能在充分保留原有两个单位优势的基础上,实现1+1>2的发展成效。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在产学研方面也有很多创新举措,还创立相关国家实验室。轻工学部主任吉兴香介绍,这得益于学校(科学院)学科建设和科研能力的全面提升。

学科建设全面提升,态势异军突起。一是高水平学科建设成效显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分别进入山东省“高峰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行列。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学先后增列为山东省一流学科。4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11个学科进入2021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二是加强学科梯队建设。校(院)成立21个学科建设分委员会,遴选2个筑峰学科、9个强化建设学科、20个骨干学科重点培育建设。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跃居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全国前15%,居山东省属高校首位。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最新的软科排名以549分居全国第四位。   

科研能力持续提升,尽显强劲实力。一是科研体量迅速增大。2017年科研经费合同额5.9亿元,2018年6.65亿元,2019年9.47亿元,2020年10亿元,2021年10.6亿元,经费总量稳定增长。二是科研平台优势突出。新增高水平平台3个,既有体现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国家E级超算科技生态园”,也有代表基础研究水平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有反映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的“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平台累计10个。依托国家超算中心共建“泉城省实验室”。三是重大科研攻关能力显著增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项,国家重点研发课题3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从2016年的37项增长到2021年的59项。获国家科技奖励5项,居省属高校前列。

服务社会贡献突出,持续走在前列。一是服务新旧动能转换走在前列。制定的《关于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受到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肯定,并批示印发全省各地各部门参阅。绿色造纸技术被省发改委作为传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典型案例,受到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的高度重视并批示。打造的“超算+优势产业集群”,济南市专门印发《关于加快超算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给予重要支持。二是服务山东重大发展战略走在前列。在数字强省方面,依托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等平台,建设了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科技园,全力打造中国超级计算大科学装置和大科学平台,建成新一代山河超级计算平台,综合算力处于国际前列。在海洋强省方面,依托国家海洋监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海洋核心传感器、智能浮标潜标、智慧海洋信息处理为重点,承担国家发改委智慧海洋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成果,填补国内技术和产品空白,实现了海洋监测设备国产化替代。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依托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利用系列关键技术研究,切实解决我国造纸原料短缺问题以及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三是驱动区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与德州市共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德州研究院”;积极参与“淄博绿色化工与功能材料省实验室”筹建工作。获批建设国家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和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与40多个地方政府、100多个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共建科技示范基地30多个。

构建协同育人模式 人才培养显成效

机械工程学部成立于2021年10月,由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和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整合而成。机械工程学部主任许崇海介绍,机械电子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牵头建设的工程学学科被评为山东省一流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专业,也是学校首批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工业设计获评省级一流专业。与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办学,成立新松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为首批建设的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

许崇海说,学部瞄准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地方高校特点,构建了 “一核双驱、多维联动”的科教、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一核”—以培养机械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双驱”—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双轮驱动;“多维联动”—联构实践平台、联研课程与教材、联导毕业设计、联提升师资水平、联合共建育人实体。

同时,开展协同育人实践。根据培养阶段所需,构建了由基础层、专业专项综合层、应用层、创新层构成的“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逐步提高学生基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近四年,每年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超过60%,获省级以上竞赛奖励51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51项;发表论文36篇,申请授权专利33项;就业率95% 以上,考研率25% 以上。实践证明,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满足了高校和企业双方的需求,反映了合作各方的共同心声。通过发挥研究院密切联系行业企业的优势,实行科教产融合协同育人,推动了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无缝对接,为打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打造山东省创新人才培养新高地

近年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毕业生规模数量逐年增加,维持在7500人左右,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留鲁率保持在80%左右。毕业生留济就业占比最高,近两年分别为32.54%和39.60%。

乔丙武介绍,为改变寒假前后就业指导服务“真空状态”,2021年12月-2022年2月,开展“暖冬行动”,共组织1494家用人单位参加线上双选会,提供42922个招聘岗位;组织学业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等深入学生,与未就业毕业生逐一谈心谈话,建立台账;针对500余名重点毕业生进行精准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二是从今年3月份起,为动态掌握2022届毕业生就业状态、需求和困难,关注重点群体,强化精准帮扶,开展“就业攻坚百日行动”。

同时还强化校企校地合作,搭建精准供需对接平台。每年举办“就选山东”“选择济南”和校友企业专场等大型双选会,共组织4000余家用人单位线上线下招聘,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超10万个;结合专业特色举办行业类中型招聘会。建设维护好用人单位需求库、毕业生求职意向库等,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实现就业信息365天精准推送。主动对接地方人社部门,组织地方引才专场招聘活动,建立引才工作站。还依托教育部和省人社厅“校企供需对接系列活动”,打造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政府、高校、企业、校友、社会团体等共同参与的就业工作新模式。不断拓展行业龙头企业、500 强企业资源,累计建设了120余家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实现了校企协同发展、优势互补。

在学校(科学院)26个学部(学院)中,经济与管理学部的学生人数最多,也是学校(科学院)重点打造的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李晔介绍,经济与管理学部由管理学院、金融学院、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于2021年整合组建而成。其中,管理学院始建于1983年的企业管理系,金融学院前身为直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山东银行学校,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隶属于山东省科学院,是从事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省级科研机构。齐鲁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将汇聚各方优质科教资源、力求以科教融合、产学研结合的新思路、结合新文科建设的新思维,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打造山东省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高地。

李晔介绍,经济与管理学部毕业生质量逐年提高,且就业情况一直不错。学部毕业生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占比达40%以上,学部每年都有近20名毕业生录用为山东省选调生,到国有及股份制银行就业的毕业生在100人以上,专业优势与特色非常明显。同时,毕业生有近20名在百度、阿里、京东、字节跳动等知名公司工作。留鲁就业方面,学部85%以上的毕业生留在了山东工作。相信通过不懈努力,我们的毕业生将会更多选择山东,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综合广播

作者:高荇

阅读量:11.7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27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