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好品山东 产自临沂·手造】临沭柳编:老手艺闯出新市场

来源:临沂新闻

2022-03-25 15:34

发表于山东

临沂新闻

了解更多内容  请点击“关注”  

柳编是临沭县的特色文化产业,更是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地积极创新,通过老手艺里的供给侧改革,让传统手艺创造更大价值。

(△视频来源:临沂新闻)

在临沭县曹庄镇柳编博览中心,园艺师们正在忙着把一盆盆鲜花装进形态各异的手工柳编筐,一个小小的创意场景陈设,就让这些传统手工艺柳编筐的销售价格翻了一番,吸引了一大批年轻客户群体。

临沂欧拉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网络主播 王庆芹:我们直播间有单独的篮子,还有单独的鲜花,但是客户更倾向于我们把篮子和鲜花搭配在一起,每天是出库大概是三四千单这样的。

欧拉农业是一家专门生产柳编工艺品的企业,一直都以外贸出口和代加工为主,近年来在调研中发现,自己的柳编产品卖到国外之后,经过别人二次简单装饰设计就能实现更高的附加值,而自己却处于价值曲线的最底端。

临沂欧拉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 张志全:我们无非从美学陈设上或者花艺上有些欠缺,那我们就培养人,慢慢一代一代把他培养起来。

为了寻求突破,公司专门组织人员远赴欧洲,学习场景陈设、设计创意和消费理念,投资6600万元建设了5000平米玻璃温室花棚,打造出拥有柳编加工与生活园艺相结合的柳编创意中心,园艺师们根据所学,做出各种各样的创意柳编盆栽,用鲜花给柳编产品赋予新的生命力,依托直播带货,企业国内市场销售份额一年里增加了至少两千万。

临沂欧拉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 张志全:它一下子活了,原来只是给别人做嫁衣,只是一个包装器材,那我们融入场景,根据美学的视觉,怎么摆怎么好看,什么花什么场景,什么颜色能协调一致,这样的话就从价值点上一下就提升出来了。

依托老手艺里的供给侧改革,去年,这家公司年销售额达到2亿元,增长60%,辐射带动周围12个村3000多名村民参与柳编产业的种植加工等各个环节,人均增收15000元。

临沭县曹庄镇西萨庄村村民 赵庆月:走东北下江南,不如来荣华编花篮,以前都这样说,你看我编的这个就是七块钱一个,一天能编个十四五个,一百来块钱,一年两万来块钱。

目前,临沭县杞柳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柳编从业人员10万多人,柳编企业160多家,临沭县成为全国最大的柳编产业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柳编家居工艺品现有柳篮、家具、装饰、园艺等数十大类、两万多个花色品种。柳编产品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柳编出口的33.8%,年出口突破16.11亿元。涌现出了多个柳编“淘宝镇”和“淘宝村”,2021年实现柳编国内线上零售额过3.6亿元。

临沭县文旅局局长杨洋:打造山东手造品牌,推动临沭柳编进入山东手造项目库,编制临沭柳编标准体系,帮助企业申报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创新传统工艺发展模式,让传统手艺创造更大价值。

END

如何收看《临沂新闻》

1、关注“临沂新闻”微信公众号,点击左侧“临沂新闻”菜单栏,即可观看《临沂新闻》;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临沂新闻观看页面。

2、下载“爱临沂”APP,在打开的页面中搜索“临沂新闻”,即可每天通过手机观看《临沂新闻》。

3、电视综合频道每日19点35首播,晚22点,次日早7点、12点重播;公共频道每天20:40重播,敬请关注。

来源丨临沂新闻

〖 新媒体合作热线:0539-2952107 〗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来源:临沂新闻
文章为创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临沂新闻

作者:临沂新闻

阅读量:4.9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相关推荐